30714

CBDB ID: 30714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黃宗炎/Huang Zongyan
指數年 (index year): 1615
生年: 明(Id: 19)萬曆(Id: 652)43年 (1615)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25年 (1686)
享年: 72
朝代: 清(Id: 20)
為女性: 0
郡望: 【未詳】(ID: 0)
Huang(2) Zongyan [30714] CHECK biographical sources cited in Lidai renwu nianli tongpu. 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生年又作萬曆44年(1616)。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萬曆44年~康熙25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0772.】

人名權威資料鏈接:
跳轉

出處:
清朝畫徵錄(Id: 62087), 頁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9435
紹興府志:八十卷(Id: 18417), 頁Igid=316227

別名: 未詳(Id:0)二晦,未詳(Id:0)二晦山棲,字(Id:4)晦木,字(Id:4)晦本,字(Id:4)立溪,字(Id:4)立谿,未詳(Id:0)立谿先生,未詳(Id:0)養晦,未詳(Id:0)鷓鴣,室名、別號(Id:5)鷓鴣先生。

地理資訊:
避兵之地(Id:15):  清朝(Id: 6756) / 浙江省(Id: 7599) / 寧波府7627
出處: 紹興府志:八十卷 , 頁Igid=316227
籍貫(基本地址)(Id:1):  清朝(Id: 6756) / 浙江省(Id: 7599) / 紹興府(Id: 7684) / 餘姚7688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435
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籍貫(基本地址)(Id:1):  清朝(Id: 6756) / 浙江省(Id: 7599) / 紹興府(Id: 7684) / 餘姚7688
出處: 清朝畫徵錄 , 頁

入仕:
入仕門 貢生門(Id:0503)
入仕別 貢生 = 貢監生(籠統) (明清賓貢,功貢)(Id:109)
出處:未知 

社會區分:
書法家(Id: 9)
畫家(Id: 71)
音樂學家(Id: 215)
卜筮者(太乙、軌革、六壬、遁甲等)(Id: 219)
士人(Id: 52)

親屬關係:
兄(B+):  黃宗羲   出處:清朝畫徵錄。
長兄(B1):  黃宗羲   出處:紹興府志:八十卷(頁Igid=316226)。
父(F):  黃尊素

社會關係:
為Y之學生:  劉宗周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畫風師法Y:  趙伯駒
      出處:清朝畫徵錄。
畫風師法Y:  李昭道
      出處:清朝畫徵錄。
友:  萬泰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著述:
二晦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二晦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六書會通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六書會通(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圖書辨惑: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圖書辨惑 1卷[圖學辨惑 1卷][學圖辨惑](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存疑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存疑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尋門餘論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尋門餘論 [2][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山栖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山栖集(山棲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憂患學易:二十二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憂患學易 2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養晦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養晦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周易象辭 角色:撰著者。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435)。
  :周易象辭 [21][31]卷[周易象詞 19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周易尋門餘論一卷 角色:撰著者。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29)。
易學辨惑一卷 角色:撰著者。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