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6490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王鳳生/Wang Fengsheng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76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江寧(Id: 7557)
|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41年 (1776)
|
卒年:
清(Id: 20)道光(Id: 664)14年 (1834)
|
享年: 59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參考資料: MQWW PoetID #937, HuWenKai #232.】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41年~道光14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王鳳生,梅曾亮 《柏梘山房文集》卷十二『墓志銘』作乾隆四十二年(1777)生,道光十五年(1835)卒。」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067.】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152733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887 |
平湖縣志(Id: 4634), 頁section_id=78989 |
|
別名:
字(Id:4)振軒,未詳(Id:0)江聲帆影閣,字(Id:4)竹嶼。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江蘇省(Id: 7512) / 江寧府(Id: 7556) / 江寧7557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1887 |
註: |
江蘇省-江寧府-江寧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另一籍貫(基本地址)(Id:14): |
清朝(Id: 6756) / 安徽省(Id: 7693) / 徽州府(Id: 7754) / 婺源7760
|
出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
, 頁1067 |
註: |
安徽·婺源(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
|
任官: |
▪ 兼 布政使:
|
地點: 河南省。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河南布政使 |
▪ 廳同知:
|
地點: 玉環廳。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玉環廳同知 |
▪ 通判:
|
地點: 嘉興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嘉興府通判 |
▪ 同知: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乍浦同知 |
▪ 同知: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南河同知 |
▪ 兼 知府:
|
地點: 嘉興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嘉興府知府 |
▪ 知府:
|
地點: 歸德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河南歸德府知府 |
▪ 知縣:
|
出處:平湖縣志(頁section_id=78989)。
註:知縣 |
▪ 兼 知縣:
|
地點: 蘭溪。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蘭溪知縣 |
▪ 兼 知縣:
|
地點: 平湖。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887)。
註:平湖知縣 |
|
親屬關係: |
女兒(D): |
王玉芬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937, HuWenKai #232)。
|
子(S): |
王世某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子(S): |
王世翰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著述: |
詩集(王鳳生):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詩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保甲事宜冊: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保甲事宜冊(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好圖志: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好圖志(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學治體行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學治體行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江淮河運各圖: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江淮河運各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江漢宣防備考: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江漢宣防備考(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河北采風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河北采風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浙西水利圖說備考: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浙西水利圖說備考(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淮南北場河運鹽走私道路之圖: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淮南北場河運鹽走私道路之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漢江紀程: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漢江紀程(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讀史彙說: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87)。
|
|
註:讀史彙說(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