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253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胡煦/Hu Xu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55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光山(Id: 8181)
|
生年:
清(Id: 20)順治(Id: 659)12年 (1655)
|
卒年:
清(Id: 20)乾隆(Id: 662)1年 (1736)
|
享年: 82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順治12年~乾隆1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6421.】 |
|
出處: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748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491072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5896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十四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四 |
|
別名:
諡號(Id:6)文良,字(Id:4)滄曉,室名、別號(Id:5)紫弦,室名、別號(Id:5)葆璞堂,字(Id:4)蒼曉。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河南省(Id: 8072) / 光州直隸州(Id: 8177) / 光山8181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5896 |
註: |
河南省-汝寧府-光山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5896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5896 |
|
任官: |
▪ 府學教授:
|
地點: 彰德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96)。
註:彰德府學教授 |
▪ 檢討: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四)。
註:檢討 |
▪ 教諭:
|
地點: 安陽。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96)。
註:安陽教諭 |
▪ 同考官:
|
起始年:
1715。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四)。
註:鄉會同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湖廣道。起始年:
1717。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四)。
註:鄉試考官 |
|
社會區分: |
理學家(Id: 146)
|
經學家—易經(Id: 189)
|
|
親屬關係: |
父(F): |
胡之杞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祖父(FF): |
胡演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子(S): |
胡仲壘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子(S): |
胡次壆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繼子(S^): |
胡孟基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社會關係: |
學生為Y: |
李學裕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691)。
|
|
著述: |
明史: |
著作年代:1643,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折中 22卷/李光地等奉敕撰/李光地等奉敕撰/胡煦等奉敕纂/何焯等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卜筮彙義: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卜筮彙義/胡煦等奉敕纂(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卜筮精蘊: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卜筮精蘊/胡煦等奉敕纂(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函書別集:二十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周易函書別集 2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函書正集:九十九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周易函書正集 99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周易函書約注 1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函書續集: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周易函書續集 1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葆璞堂文集: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葆璞堂文集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葆璞堂詩集: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葆璞堂詩集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卜法詳考:四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卜法詳考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函書約存:十八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96)。
|
|
註:周易函書約存 1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