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84

CBDB ID: 75084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劉體重/Liu Tizhong
指數年 (index year): 1768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33年 (1768)
卒年: 清(Id: 20)道光(Id: 664)22年 (1842)
享年: 75
朝代: 清(Id: 20)
為女性: 0
郡望: 【未詳】(ID: 0)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33年~道光22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劉體重卒於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公曆為1843年1月7日。」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5481.】

出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Id: 24308), 頁5481

別名: 未詳(Id:0)子厚,字(Id:4)子厚,未詳(Id:0)梅坪,室名、別號(Id:5)梅坪,未詳(Id:0)青溪,室名、別號(Id:5)青溪。

地理資訊:
籍貫(基本地址)(Id:1):  清朝(Id: 6756) / 山西省(Id: 7385) / 霍州直隸州(Id: 7465) / 趙城7467
出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 頁5481
山西·趙城(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入仕:
入仕門 舉人科(Id:040102)
入仕別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15350

入仕門 貢生門(Id:0503)
入仕別 貢生: 拔貢(Id:15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15350

任官:
 ▪ 兼 府同知 地點: 饒州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饒州府同知
 ▪ 兼 縣知縣 地點: 石門。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石門縣知縣
 ▪ 兼 縣知縣 地點: 新化。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新化縣知縣
 ▪ 兼 縣知縣 地點: 衡陽。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衡陽縣知縣
 ▪ 兼 縣知縣 地點: 寧武。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寧武縣知縣
 ▪ 兼 縣知縣 地點: 衡山。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衡山縣知縣
 ▪ 兼 縣知縣 地點: 湘陰。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湘陰縣知縣
 ▪ 兼 知府 地點: 南康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南康府知府
 ▪ 知府 地點: 廣信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廣信府知府
 ▪ 兼 知府 地點: 臨江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臨江府知府
 ▪ 知府 地點: 吉安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吉安府知府
 ▪ 知府 地點: 撫州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撫州府知府
 ▪ 兼 府同知 地點: 九江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九江府同知
 ▪ 兼 府同知 地點: 袁州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袁州府同知
 ▪ 府同知 地點: 袁州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袁州府同知
 ▪ 兼 府同知 地點: 南昌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5350)。
:南昌府同知

親屬關係:
父(F):  劉誠恩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
祖父(FF):  劉翱翼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
曾祖(FFF):  劉定章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
子(S):  劉保衡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
岳父(WF):  張飽德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
岳父(WF):  衛鳳池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