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3059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魏校/Wei Jiao |
指數年 (index year): 1483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崑山(Id: 4596)
|
生年:
未詳(Id: 0)
|
卒年:
未詳(Id: 0)
|
享年: 61 |
朝代: 明(Id: 19)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Wei(5) Xiao [30595] MS, 282.7250-1. Kunshan XZ (1536), 6.21a, 7.13a. This branch lineage was probably founded by uxorilocal marriage at some time in the past since the original surname was Li(2).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332342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812 |
江南通志(Id: 2067), 頁lgid=65671 |
|
別名:
字(Id:4)□□,行第(Id:7)二,字(Id:4)子才,未詳(Id:0)子材,未詳(Id:0)恭簡,諡號(Id:6)恭簡,本姓(Id:18)李校,室名、別號(Id:5)莊渠,未詳(Id:0)莊渠先生。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明朝(Id: 4329) / 中都留守司(Id: 4551) / 蘇州府(Id: 4592) / 崑山4596
|
出處: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 頁9581 |
註: |
崑山人 |
戶籍地(Id:16): |
明朝(Id: 4329) / 中都留守司(Id: 4551) / 蘇州府(Id: 4592) / 崑山4596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0812 |
註: |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二甲第九名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二甲第九名 |
|
入仕門: |
生員(Id:040103)
|
入仕別: |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二甲第九名 |
|
任官: |
▪ 國子祭酒: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671)。
|
▪ 太常寺卿: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671)。
|
▪ 太常寺少卿: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671)。
|
|
社會區分: |
宦官(Id: 29)
|
以疾廢(Id: 98)
|
思想家(Id: 249)
|
[為官者:文](Id: 40)
|
|
親屬關係: |
兄(B+): |
魏某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弟(B-): |
魏某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父(F): |
魏奎 |
|
父(F): |
魏某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祖父(FF): |
魏鍾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曾祖(FFF): |
魏琳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母(M): |
張氏(魏校母)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妻子(W): |
王氏(魏校妻) |
出處: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九名)。
|
|
社會關係: |
相唱和: |
徐申 |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725)。
|
門人為Y: |
徐官
(1542)
|
學生為Y: |
唐順之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7)。
|
學生為Y: |
歸有光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7)。
|
學生為Y: |
王敬臣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7)。
|
學生為Y: |
王應電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7)。
|
書序由Y所作: |
崔銑
【題莊渠體仁說 / 洹詞】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581)。
|
弟子為Y: |
唐順之
(1542)
|
墓表由Y所作: |
徐中行
【魏公墓碑 / 天目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581)。
|
行狀由Y所作: |
陸鰲
【魏公行狀 / 皇明名臣墓銘兌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581)。
|
被致書由Y: |
張邦奇
【寄魏子才】
|
|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2)。
|
被致書由Y: |
張邦奇
【寄魏子才/環碧堂集】
|
|
出處:環碧堂集(頁2,3,4)。
|
被致書由Y: |
張邦奇
【與魏子才】
|
|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3)。
|
被致書由Y: |
方鳳
【與魏莊渠書】
|
|
出處:改亭存稿:十卷續稿六卷。
|
被致書由Y: |
方鵬
【奉郡守馬侯書同莊渠改亭】
|
|
出處:矯亭續稿:八卷。
|
被致書由Y: |
方良永
【與魏子才督學】
|
|
出處:方簡肅公文集:十卷,附錄一卷。
|
被致書由Y: |
王慎中
【上魏莊渠公】
|
|
出處:遵巖集。
|
被致書由Y: |
周用
【與魏莊渠論均糧書】
|
|
出處:周恭肅公集:十六卷。
|
被致書由Y: |
楊廉
【與魏子才】
|
|
出處:楊文恪公文集62卷(頁卷48)。
|
收到Y的答書: |
張邦奇
【復魏子才】
|
|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3)。
|
收到Y的答書: |
張邦奇
【答魏子才】
|
|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3)。
|
收到Y的答書: |
張邦奇
【答魏子才/環碧堂集】
|
|
出處:環碧堂集(頁3)。
|
收到Y的答書: |
方鳳
【再答莊渠書】
|
|
出處:改亭存稿:十卷續稿六卷。
|
收到Y的答書: |
方鵬
【復魏子才】
|
|
出處:矯亭續稿:八卷。
|
收到Y的答書: |
方鵬
【復魏莊渠】
|
|
出處:矯亭續稿:八卷。
|
收到Y的答書: |
方鵬
【荅魏莊渠】
|
|
出處:矯亭續稿:八卷。
|
收到Y的答書: |
崔銑
【答魏莊渠太常書】
|
|
出處:洹詞。
|
收到Y的答書: |
歐陽德
【答魏莊渠】
|
|
出處:歐陽南野先生文集:三十卷。
|
為Y作墓誌銘: |
李滄
【李一淸墓誌銘 / 莊渠先生遺書】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277)。
|
友: |
周廣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733)。
|
|
著述: |
莊渠遺書: |
著作年代:1542,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莊渠先生遺書:十六卷: |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
|
註:莊渠先生遺書16卷 明魏校撰 歸有光編 明嘉靖四十二年蘇州知府王道行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周禮沿革傳 四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68-72)。
|
春秋經世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21-130)。
|
大學指歸 二卷 附考異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32-13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