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40

CBDB ID: 32540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李白/Li Bai
指數年 (index year): 701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任城(Id: 14903)
生年: 周(Id: 77)長安(Id: 425)1年 (701)
卒年: 唐(Id: 6)寶應(Id: 380)1年 (762)
享年: 62
朝代: 唐(Id: 6)
為女性: 0
郡望: 隴西(ID: 15)
Li(2) Bo(2) [32540] CHECK sources cited in Lidai renwu nianli tongpu. JTS, 190C.5053-4. His immediate ancestors were exiled to an area south of Lake Balkash (currently a part of Kazakistan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705, his father returned and held office in Rencheng where the family remained. The notes to his biography in JTS provide several inconsiste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QTW, 347.1a. Literary fragments preserved in QTW.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記其生卒年為:701 - 762.王瑤《李白》同。

出處:
新唐書(Id: 2123), 頁0
卷二〇二《文藝中》
舊唐書(Id: 4801), 頁0
卷一九〇《文苑下》
李太白全集(Id: 25640), 頁0
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Id: 24309), 頁1170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125585
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Id: 40303), 頁tempid=97304

別名: 字(Id:4)太白,行第(Id:7)李十二,别名、曾用名(Id:3)李拾遺,别名、曾用名(Id:3)李翰林,别名、曾用名(Id:3)李謫仙,别名、曾用名(Id:3)李青蓮,室名、別號(Id:5)酒仙翁,室名、別號(Id:5)青蓮居士。

地理資訊: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關內道(Id: 14489) / 邠州1456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是年改邠州爲新平郡,白有《豳歌行上新平長史粲》詩、《登新平樓》詩、《贈新平少年》詩,皆是時以後之作。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河南府(Id: 14691) / 洛陽1469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三《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卷二三《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宋州(Id: 14754) / 宋城14755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七《鳴皋歌送岑徵君》,原註:時梁園三尺雪,在淸泠池作。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兗州(Id: 14892) / 金鄉14894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六《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籍貫(基本地址)(Id:1):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兗州(Id: 14892) / 任城14903
出處: 舊唐書 , 頁0000
卷一九〇《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爲任城尉,因家焉。
遷住地(Id: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兗州(Id: 14892) / 任城1490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已而去之齊、魯,寓家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會徂徠山,酣飮縱酒,號“竹溪六逸”。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兗州(Id: 14892) / 中都14905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三《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曹州1492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五《留别曹南羣官之江南》 又獨孤及《毘陵集》卷一四《送李白之曹南序》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東道(Id: 14999) / 太原(Id: 15052) / 太原15054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三十五歲) 太白遊太原,有《秋日於太原南栅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是年太白遊太原,因南栅餞飮一序知之。《舊唐書》:開元二十三年春正月乙亥,親耕籍田,加至九推而止,卿以下終其畝。大赦天下。在京文武官及朝集採訪使,三品以上加一爵,四品以下加一階,外官賜勳一轉。其才有霸王之略,學究天人之際及堪將、帥、牧、宰者,令五品以上淸官及刺史各舉一人。致仕官量與改職,依前致仕。賜酺三日。此文所云:“今春皇帝有事千畝,湛恩八埏,大搜羣材,以緝邦政。王公以令宰見舉,賈公以王霸昇聞。”正其事也。又開元十九年春正月丙子,帝親耕于興慶宮龍池,此乃帝欲知稼穡之事,故習爲之。雖曰親耕,與籍田大禮不同,無恩典逮下,與此文所言不合,故訂其的爲是年之作。)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北道(Id: 15168) / 洺州(Id: 15151) / 邯鄲1516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〇《邯鄲南亭觀妓》、卷二一《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卷三〇《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山南道(Id: 15444) / 夔州(Id: 15455) / 奉節1545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早發白帝城》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山南道(Id: 15444) / 襄州(Id: 15500) / 襄陽1550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〇《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山南道(Id: 15444) / 鄧州(Id: 15511) / 南陽1551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三《憶崔郞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淮南道(Id: 15690) / 揚州1569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十三年,乙丑。(二十五歲) 太白出遊襄、漢,南泛洞庭,東至金陵、揚州,更客汝、海,還憩雲夢。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淮南道(Id: 15690) / 楚州(Id: 15704) / 安宜15707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九有《贈徐安宜》詩,王琦解題以為:“唐時淮南道楚州有安宜縣,上元三年,以其地得定國寶十三枚,因改元寶應,乃改安宜縣爲寶應縣。徐蓋爲安宜令者也。”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據詩中“遊子滯安邑,懷恩未忍辭”二句,認為李白其時受徐令款待,在此滯留甚久。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淮南道(Id: 15690) / 和縣(Id: 15716) / 歷陽15717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上元二年,辛丑。(是年九月制,去上元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爲歲首。六十一歲) 太白遊金陵,又往來宣城、歷陽二郡間。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淮南道(Id: 15690) / 舒州1573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四《避地司空原言懷》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潤州1574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李太白全集》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天寶十三載,甲午。(五十四歲)太白遊廣陵,與魏萬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與萬相別,復往來宣城諸處。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潤州1574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上元二年,辛丑。(是年九月制,去上元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爲歲首。六十一歲) 太白遊金陵,又往來宣城、歷陽二郡間。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台州15837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一《天台曉望》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鄂州(Id: 15851) / 武昌15854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沔州1585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〇《泛沔州城南郞官湖幷序》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岳州1588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三《春滯沅湘,有懷山中》,王琦註云:“《史記》:浩浩沅、湘兮。《正義》曰:《說文》云:沅水出牂牁東北,流入江。湘水出零陵縣海山北,入江。按二水皆經岳州而入大江也。後人以沅、湘爲岳州之異稱。”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岳州(Id: 15883) / 巴陵15884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 夏遊洞庭。見《上安州裴長史書》:“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炎月伏尸,泣盡而繼之以血。……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江州(Id: 15926) / 潯陽15927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言李白於開元十三年由洞庭至金陵途中登廬山。
遷住地(Id: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宣州(Id: 15948) / 當塗1595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寶應元年,壬寅。*是年四月甲子改元寶應,復以正月爲歲首。己巳,代宗卽位。六十二歲) 時李陽冰爲當塗令,太白往依之,十一月以疾卒,年六十二。
葬地(Id:9):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宣州(Id: 15948) / 當塗1595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一,李華撰《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幷序》: 嗚呼!姑熟東南,靑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
死所(Id:10):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宣州(Id: 15948) / 當塗1595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寶應元年,壬寅。(是年四月甲子改元寶應,復以正月爲歲首。己巳,代宗卽位。六十二歲) 時李陽冰爲當塗令,太白往依之,十一月以疾卒,年六十二。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宣州(Id: 15948) / 當塗15953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夜泊牛渚懷古》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宣州(Id: 15948) / 溧陽15955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六《猛虎行》等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永州(Id: 15998) / 零陵15999
出處: 全唐詩:九百卷 , 頁
卷二三五,賈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祖籍(Id:5):  唐朝(Id: 14488) / 隴右道(Id: 16689) / 秦州(Id: 16690) / 成紀16695
出處: 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 , 頁pers01170
隴西/成紀(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關內道(Id: 14489) / 京兆府(Id: 14490) / 長安400001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言李白於開元十八年初夏往長安。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關內道(Id: 14489) / 京兆府(Id: 14490) / 長安40000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按李陽冰及樂史《序》,皆言天寶中召入翰林。劉全白《碣記》、范傳正《新墓碑》云天寶初。太白代宋中丞作自薦表,亦曰:“天寶初,五府交辟,不求聞達,亦由子眞谷口,名動京師。上皇聞而悅之,召入禁掖。旣潤色於鴻業,亦間草於王言,雍容揄揚,特見褒賞。”考其時,當在天寶元、二年間。蓋太白爲知章所薦,而知章之辭職在天寶二年之十二月,其祖餞出京,在三年之正月,則太白之因其薦而入朝及爲飮中八仙之遊,在二年十二月以前,不居然可知乎?
遷住地(Id:2):  蜀400070
出處: 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 , 頁pers01170
蜀(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道(Id: 14690) / 魯郡400379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九《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北道(Id: 15168) / 鄴郡400387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九《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北道(Id: 15168) / 魏郡40040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五《魏郡别蘇明府,因北遊》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南道(Id: 15740) / 吳郡400405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蘇臺覽古》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上洛郡400974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過四皓墓》;卷二〇《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河南府(Id: 404922) / 潁陽40188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三《聞丹丘子於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僕離羣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敍舊以寄之》 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巖廊。晚塗各分析,乘興任所適。僕在雁門關,君爲峨嵋客。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鄕隔。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迷津覺路失,託勢隨風翻。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故園恣閑逸,求古散縹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聞君臥石門,宿昔契彌敦。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松風淸瑤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又卷一五《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吾將元夫子,異姓爲天倫。本無軒裳契,素以烟霞親。嘗恨迫世網,銘意俱未伸。松柏雖寒苦,羞逐桃李春。悠悠市朝間,玉顏日緇磷。所共重山岳,所得輕埃塵。精魄漸蕪穢,衰老相憑因。我有錦囊訣,可以持君身。當餐黃金藥,去爲紫陽賓。萬事難並立,百年猶崇晨。別爾東南去,悠悠多悲辛。前志庶不易,遠途期所遵。已矣歸去來,白雲飛天津。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陳州40217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五《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廣陵郡40232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李太白全集》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天寶十三載,甲午。(五十四歲)太白遊廣陵,與魏萬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與萬相別,復往來宣城諸處。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歷陽郡(Id: 402334) / 歷陽402339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上元二年,辛丑。(是年九月制,去上元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爲歲首。六十一歲) 太白遊金陵,又往來宣城、歷陽二郡間。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信州(Id: 403636) / 巫山403643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言開元十三年,李白於春三月出峽,經巫山,過荊門,到江陵。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渝州403754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 李白二十四歲。離家遠遊。見《上安州裴長史書》:“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於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再遊成都、峨眉,然後買舟東下,至渝州。見《峨眉山月歌》,詩有句云:“夜發清溪向三峽。”清溪驛在嘉州犍為縣。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益州403824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八年,庚申。太白年二十。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嘗手刃數人。輕財重施,不事產業。是年,禮部尙書蘇頲出爲益州長史。太白於路中投刺,頲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羣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逸人東嚴子者,隱於岷山之陽,太白從之遊,巢居數年,不跡城市。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郡守聞而異之,詣廬親覩,因舉二人以有道科,並不起。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晉州(Id: 401371) / 岳陽40454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乾元二年,己亥。(五十九歲)未至夜郞,遇赦得釋。(按《唐書·本紀》,乾元元年二月丁未,以改元大赦。四月乙卯,以有事南郊大赦。十月甲辰,以册立太子大赦。二年三月丁亥,以旱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公之遇赦當在此數月中。)還憩江夏、岳陽,復如尋陽。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汝州40497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十三年,乙丑。(二十五歲) 太白出遊襄、漢,南泛洞庭,東至金陵、揚州,更客汝、海,還憩雲夢。故相許圉師家以孫女妻之,遂留安陸者十年。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兗州(Id: 405188) / 乾封40520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李太白全集》卷二〇《遊泰山》六首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迴。馬跡遶碧峰,於今滿靑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淸風來。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兗州(Id: 405188) / 乾封40520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已而去之齊、魯,寓家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會徂徠山,酣飮縱酒,號“竹溪六逸”。
遷住地(Id:2):  唐朝(Id: 14488) / 安陸郡(Id: 402451) / 安陸40529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十三年,乙丑。二十五歲 太白出遊襄、漢,南泛洞庭,東至金陵、揚州,更客汝、海,還憩雲夢。故相許圉師家以孫女妻之,遂留安陸者十年。以上遊歷之處,略見上安州李長史、裴長史二書中,其歲月皆無可考。而娶于許氏,約計當在是年之後,故幷敍于此。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潤州405333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 秋遊金陵。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會稽郡(Id: 402571) / 剡縣40540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天寶元年,壬午。(四十二歲)時太白遊會𥡴,與道士吳筠共居剡中。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會稽郡(Id: 402571) / 剡縣40540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肅宗至德元載,丙申。(卽天寶十五載也。七月,肅宗卽位於靈武,始改元至德。五十六歲)太白自宣城之溧陽,又之剡中,遂入廬山。永王璘爲江陵府都督,充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重其才名,辟爲府僚佐。及璘擅引舟師東下,脅以偕行。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宣州(Id: 405615) / 宣城405618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天寶十三載,甲午。(五十四歲)太白遊廣陵,與魏萬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與萬相別,復往來宣城諸處。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宣州(Id: 405615) / 涇縣405622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等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宣州(Id: 405615) / 秋浦40562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〇《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鷓鴣者》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宣州(Id: 405615) / 南陵405629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一五《南陵別兒童入京》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州405647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 途中登廬山。有《望廬山瀑布二首》。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潯陽郡(Id: 402754) / 彭澤405650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至德二載,丁酉。(五十七歲)二月,永王璘兵敗,太白亡走彭澤,坐繫尋陽獄。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江夏郡(Id: 402758) / 江夏40565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李白在去往夜郎途中及遇赦返回時都曾經過江夏。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乾元元年,戊戌。(卽至德三年也。二月改乾元,復以載爲年。五十八歲)終以永王事長流夜郞,遂泛洞庭,上三峽至巫山。……有《流夜郞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詩……《張相公出鎭荆州尋除太子詹事予時流夜郞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予詩予答以此》詩…… 乾元二年,己亥。(五十九歲)未至夜郞,遇赦得釋。(按《唐書·本紀》,乾元元年二月丁未,以改元大赦。四月乙卯,以有事南郊大赦。十月甲辰,以册立太子大赦。二年三月丁亥,以旱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公之遇赦當在此數月中。)還憩江夏、岳陽,復如尋陽。
流放之地(Id:17):  唐朝(Id: 14488) / 夜郎郡(Id: 403508) / 夜郎406102
出處: 舊唐書 , 頁
實則未至,遇赦而還。 《舊唐書》卷一九〇《李白傳》: 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郞。 《李太白全集》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乾元元年,戊戌。(卽至德三年也。二月改乾元,復以載爲年。五十八歲)終以永王事長流夜郞,遂泛洞庭,上三峽至巫山。…… 乾元二年,己亥。(五十九歲)未至夜郞,遇赦得釋。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荊州(Id: 406208) / 江陵406212
出處 , 頁
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 春三月出峽,經巫山,過荊門,到江陵。有《宿巫山下》《渡荊門送別》《荊門浮舟望蜀江》等詩紀其行。……在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後重新改定,名《大鵬賦》。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犍為郡(Id: 403831) / 峨眉406361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開元十三年,乙丑。太白出遊襄、漢,南泛洞庭,東至金陵、揚州,更客汝、海,還憩雲夢。故相許圉師家以孫女妻之,遂留安陸者十年。《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登峨嵋山》詩、《登錦城散花樓》詩,在蜀所作者,皆是年以前詩。
出生地(Id:8):  唐朝(Id: 14488) / 綿州406400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引《輿地廣記》曰:綿州彰明縣有唐李白碑,白之先世嘗流雋州,其後內移,白生于此縣。 又安旗、薛天緯編《李白年譜》列舉李白出生地的不同說法如下: 生于蜀之说,主要见于以下诸家:一、李阳冰《草堂集序》,谓白之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二、魏颢《李翰林集序》,谓白“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谓白之父“神龙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四、《新唐书》本传,谓白之先人“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名之”。五、宋欧阳忞《舆地广记》云:“绵州彰明县有唐李白碑……白生于此县。”此碑今已不存,然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亦云:“绵州彰明县有李太白碑,在宁梵寺门下,梓州刺史于邵文。”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亦云:“绵州有李太白碑,唐梓州刺史于邵文。”或则此碑宋时尚存。据碑所载,白生于彰明。六、明杨慎《升庵文集》引《成都古今记》云:“李白生于彰明之青莲乡。”七、王琦《李太白年谱》,正文中于李白生地虽未断言,然于后记中却直言“太白生于蜀中”。 然生于蜀之说,与李阳冰、范传正所记白之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及“神龙初,潜还广汉”之事相牴牾。神龙元年,白已五岁。故王琦《李太白年谱》疑“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神功元年为公元697年,是年九月改元神功,翌年正月又改元圣历)。王琦此一推断虽无有力证据,但揆以情理,容或可通。神功、神龙,仅一字之差,功、龙二字又因迭韵而音相近,言谈笔下误以此为彼,颇属可能。王琦之说出,后遂有从之者。如戚维翰之《李白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之《李白诗选》前言(1961年版),对王琦的推断均表赞同。 生于西域之说,各家具体说法又有不同。如陈寅恪笼统谓“生于西域”,见《李太白氏族之疑问》。胡怀琛谓“生在坦逻斯城”,见《李太白的国籍问题》。李长之谓“生于苏俄属的中亚细亚”,见《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一九七一年,郭沫若之专著《李白与杜甫》问世,是书以专章考证李白生地,断为“中亚细亚的碎叶城”。于是,李白生于碎叶之说遂风行一时。 关于碎叶,据史书大量记载及历史地理学研究,肯定其在唐代属中国版图无疑,李白先世曾寓居其地亦属可能。然李白是否生于碎叶,郭说证据不足,尚有异议,不能作为定论。
遷住地(Id:2):  唐朝(Id: 14488) / 巴西郡(Id: 403860) / 昌明406410
出處: 唐詩紀事 , 頁
卷一八引東蜀楊天惠《彰明逸事》: 隱居戴天大匡山,往來旁郡,依潼江趙徵君蕤。
遷住地(Id:2):  唐朝(Id: 14488) / 茂州406556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逸人東嚴子者,隱於岷山之陽,(東嚴子,姓名不可考。楊升庵以爲卽徵君趙蕤,梓州鹽亭人,字雲卿者是。又曰:岷山之陽,卽指匡山。杜子美贈詩所謂“匡山讀書處”。其說見《晏公類要》。鄭谷詩所謂“雪下文君沽酒店,雲藏李白讀書山”者也。俱恐未是。)太白從之遊,巢居數年,不跡城市。
遊歷或曾經到過(Id:12):  唐朝(Id: 14488) / 下邳郡(Id: 402130) / 下邳406860
出處: 李太白全集 , 頁
卷二二《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入仕:
入仕門 徵召門(Id:07)
入仕別 徵辟(Id:14)
出處:李太白全集 

任官:
 ▪ 正授 參謀 起始年: 約757。 終止年: 未詳。 赴任。
出處:新唐書。
:《新唐書》卷二〇二《李白傳》: 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爲參謀,未幾辭職。
 ▪ 正授 翰林供奉 起始年: 之間742。 終止年: 約744(天寶3)。
出處: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頁pers01170)。
:供奉翰林
 ▪ 僚佐 地點: 。起始年: 756。 終止年: 757(至德2)。 赴任。
出處:李太白全集。
:《李太白全集》卷三五《李太白年譜》: 肅宗至德元載,丙申。(卽天寶十五載也。七月,肅宗卽位於靈武,始改元至德。五十六歲)太白自宣城之溧陽,又之剡中,遂入廬山。永王璘爲江陵府都督,充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重其才名,辟爲府僚佐。及璘擅引舟師東下,脅以偕行。……至德二載,丁酉。(五十七歲)二月,永王璘兵敗,太白亡走彭澤,坐繫尋陽獄。

社會區分:
書法家(Id: 9)
[幕僚](Id: 66)
求仕(Id: 81)
[隱居(有隱德)](Id: 109)
詩人(Id: 114)
文人(Id: 165)
工於文(Id: 233)
並稱/齊名(Id: 267)
好飲酒(Id: 272)
[為官者:文](Id: 40)
徵至京師(Id: 265) (742-)
曾被流放(Id: 268) (757-)

親屬關係:
女兒(D):  李平陽   出處:李太白全集。
父(F):  李客   出處:李太白全集。
九世祖;太高曾祖(G-9):  李暠
族父(K-1(male)):  李陽冰   出處: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頁pers01170)。
子(S):  李伯禽   出處:李太白全集。
子(S):  李頗黎   出處:李太白全集。
妻子(W):  許氏(李白妻)   出處:李太白全集。
第二任妻(W2):  宗氏(李白妻)   出處:李太白全集。
妻之祖父(WFF):  許圉師   出處: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頁pers01000)。
妹(Z-):  李月圓   出處:唐詩紀事。

社會關係:
相唱和:  高霽  【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1)。
相唱和:  王惠翼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相唱和:  張鎬  【張相公出鎮荆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余答以此詩】
      出處:李太白全集。
相唱和:  盧虛舟  【和盧侍御通塘曲】
      出處:李太白全集。
相唱和:  崔叔封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
      出處:李太白全集。
相唱和:  崔成甫
      出處:李太白全集。
相唱和:  竇公衡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相唱和:  宋泚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相唱和:  李幼成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相唱和:  閻寬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見贈】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相唱和:  岑勛  【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推薦:  吳筠  (742)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推薦:  宋若思
遭到Y的反對/攻訐:  張垍
      出處:李太白全集。
遭到Y的反對/攻訐:  高力士
      出處:新唐書。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令問  【冬日送從弟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孟浩然  【黄鶴樓送孟浩然】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濟  【登黄山凌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汎舟赴華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王炎  【劍閣賦】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魏顥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孔巢父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藏用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高如貴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元演  【冬夜送烟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張孟熊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張遙  【送張遥之壽陽幕府】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裴政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裴大澤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裴圖南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崔度  【送崔度還吳,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白利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竇薄華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褚三清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襄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雲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綰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沈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清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凝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賁  【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賁】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錞  【涇川送族弟錞】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范宣  【金陵歌送別范宣】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韓準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杜秀芝  【同吴王送杜秀芝舉入京】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楊燕  【送楊燕之東魯】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郄昂  【送郄昂謫巴中】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趙國珍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呂杲  【洞庭醉後送絳州吕使君杲流澧州】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鄭灌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釋僧晏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梁昌  【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  (732)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青  【送李青歸華陽川】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李耑  【秋送從姪耑遊廬山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黃鐘  【送黄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臨別得到Y所作贈言(送別詩、序):  賈至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出處:李太白全集。
臨別得到Y所作贈言(送別詩、序):  獨孤及  【送李白之曹南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欣賞/器重:  蘇頲  (720)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欣賞/器重:  賀知章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欣賞/器重:  李隆基(唐玄宗)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欣賞/器重:  司馬承禎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Y欣賞/器重:  李璘  (756)
      出處:李太白全集。
文風為Y所稱道:  皮日休  【劉棗強碑】
      出處:皮日休集。
文風為Y所稱道:  吳融  【禪月集序】
      出處:禪月集。
學生為Y:  韋渠牟
      出處:唐詩紀事。
從Y學:  趙蕤  (720)
      出處:李太白全集。
年譜由Y所作:  薛仲邕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遊:  孔巢父
      出處:舊唐書。
與Y遊:  裴政
      出處:舊唐書。
與Y遊:  李叔卿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與Y遊:  韓準
      出處:舊唐書。
與Y遊:  史欽  【與史郞中欽聽黄鶴樓上吹笛】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遊:  陶沔
      出處:舊唐書。
與Y遊:  張叔明
      出處:舊唐書。
為Y所著書作序:  李陽冰  【草堂集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書序由Y所作:  宋敏求
      出處:李太白全集。
書序由Y所作:  樂史  【李翰林別集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書序由Y所作:  曾鞏
      出處:李太白全集。
書序由Y所作:  李陽冰  【草堂集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書序由Y所作:  魏顥  【李翰林集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拜訪:  李氏(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别館苦雨贈衞尉張卿二首】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受Y之禮待:  李隆基(唐玄宗)
      出處:李太白全集。
墓表由Y所作:  劉全白  【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
      出處:李太白全集。
墓表由Y所作:  范傳正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
      出處:李太白全集。
墓表由Y所作:  裴敬  【翰林學士李公墓碑】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挽詩、詞:  王炎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挽詩、詞:  蔣華  【宣城哭蔣徵君華】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為Y作挽詩、詞:  晁衡  【哭晁卿衡】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為Y作畫贊(畫像記):  李陽冰  【當塗李宰君畫讚】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畫贊(畫像記):  楊利物  【江寧楊利物畫讚】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作畫贊(畫像記):  崔翰  【安吉崔少府翰畫讚】
      出處:李太白全集。
致書Y:  李邕  【上李邕】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致書Y:  韓朝宗  【與韓荆州書】  (734)
      出處:李太白全集。
致書Y:  崔渙
      出處:李太白全集。
致書Y:  李平陽  【寄東魯二稚子】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致書Y:  李伯禽  【寄東魯二稚子】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致書Y:  趙蕤  【淮南臥病寄趙徵君蕤】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致書Y:  李京之
墓誌銘由Y所作:  李華  【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杜甫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蘇頲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賀知章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李隆基(唐玄宗)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高適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楊玉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李令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張說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宋之悌  【江夏别宋之悌】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李華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賈至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
贈詩、文:  崔國輔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哥舒翰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盧鴻  【贈盧徵君昆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王昌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遥有此寄】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贈詩、文:  李陽冰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釋懷素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1)。
贈詩、文:  孟浩然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殷佐明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崔宗之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0)。
贈詩、文:  謝良輔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顏真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李光弼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何昌浩
贈詩、文:  李璘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魏顥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韋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孔巢父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李禕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祗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鄭諤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薛乂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釋方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高鎭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謝楊兒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郭季鷹  【贈郭季鷹】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許雲封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談皓  【將遊衡岳留别族弟浮屠談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王嵩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贈詩、文:  王宗城  【淮陰書懷寄王宋城】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贈詩、文:  王志安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贈詩、文:  王忠臣  【贈昇州王使君忠臣】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6)。
贈詩、文:  元丹丘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于逖  【留别于十一兄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賈淳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張謂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7)。
贈詩、文:  張休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張埱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張鎬  【贈張相鎬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張燧  【贈饒陽張司户燧】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裴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裴仲堪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裴隱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武諤  【贈武十七諤】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孟大融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盧子順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8)。
贈詩、文:  盧虛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盧象  【贈盧司戶】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盧潛  【贈任城盧主簿潛】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釋行融  【贈僧行融】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岑倫  【禪房懷友人岑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岑靜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崔文  【贈崔司户文昆季】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9)。
贈詩、文:  崔叔封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0)。
贈詩、文:  崔渙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0)。
贈詩、文:  崔成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0)。
贈詩、文:  崔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傅靄  【淮海對雪贈傅靄】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斛斯融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儲邕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釋仲濬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吳筠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程千里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1)。
贈詩、文:  殷淑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贈詩、文:  徐某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贈詩、文:  竇嘉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贈詩、文:  宗璟  【竄夜郎於烏江留别宗十六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贈詩、文:  宗氏(李白妻)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2)。
贈詩、文:  宋若思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脱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宋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汪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李延陵  【感時留别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李延年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3)。
贈詩、文:  李皓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荀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李粲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之遙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良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冽  【贈從弟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4)。
贈詩、文:  李臺卿  【贈别舍人弟臺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謩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聿  【贈清漳明府姪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靑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昌峒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明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昭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贈詩、文:  李騰空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李鍠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李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李銘  【贈從孫義興宰銘】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韋子春  【贈韋秘書子春】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韋繇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韋仲堪  【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韋良宰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韋黃裳  【贈韋侍御黄裳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蓋還  【訪道安陵遇蓋寰留贈】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6)。
贈詩、文:  范金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蘇因  【魏郡别蘇明府因北遊】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韓雲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韓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蔡雄  【書情贈蔡舍人雄】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權昭夷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獨孤峻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獨孤明  【走筆贈獨孤駙馬】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釋朝美  【贈僧朝美】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胡紫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胡暉  【贈黄山胡公求白鷴幷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柳官迪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柳圓  【贈柳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狄博通  【東魯見狄博通】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趙雲卿  【送趙雲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趙蕤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趙炎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趙悅  【贈宣城趙太守悦】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釋中孚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史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輔翼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9)。
贈詩、文:  馬巨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劉綰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劉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陸調  【敍舊贈江陽宰陸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周剛  【與周剛玉鏡潭宴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周惟長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閭丘方遠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錢少陽  【贈錢徵君少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鄭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1)。
贈詩、文:  勤思齊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幷序】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閭丘宿松  【贈閭丘宿松】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20)。
贈詩、文:  楊利物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8)。
贈詩、文:  高鎮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詩、文:  李皓  【贈臨洺縣令皓弟】
      出處:李太白全集。
贈詩、文:  萬巨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7)。
贈詩、文:  段七娘  【贈段七娘】
      出處:李太白全集。
收到Y的贈詩、文:  韓愈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047)。
收到Y的贈詩、文:  皮日休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732)。
收到Y的贈詩、文:  杜甫  【贈李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112)。
收到Y的贈詩、文:  徐鉉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640)。
收到Y的贈詩、文:  白居易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544)。
收到Y的贈詩、文:  劉長卿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340)。
收到Y的贈詩、文:  杜荀鶴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097)。
收到Y的贈詩、文:  項斯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215)。
收到Y的贈詩、文:  韋莊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962)。
收到Y的贈詩、文:  胡得生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2)。
收到Y的贈詩、文:  許渾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3)。
收到Y的贈詩、文:  許郴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90)。
收到Y的贈詩、文:  李山甫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791)。
收到Y的贈詩、文:  張祜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249)。
收到Y的贈詩、文:  鄭谷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483)。
收到Y的贈詩、文:  曹松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1225)。
收到Y的贈詩、文:  崔宗之  【贈李十二】
      出處:李太白全集。
收到Y的贈詩、文:  張繼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240)。
收到Y的贈詩、文:  司空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359)。
收到Y的贈詩、文:  張孜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236)。
收到Y的贈詩、文:  任華  【雜言寄李白】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458)。
收到Y的贈詩、文:  殷文圭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610)。
收到Y的贈詩、文:  徐夤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630)。
為Y之建築物題詠、記、命名:  許宣平  【題許宣平庵壁】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05)。
為Y之建築物題詠、記、命名:  元丹丘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之建築物題詠、記、命名:  胡紫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出處:李太白全集。
建築物得到Y的題詠、記、命名:  于邵
      出處:唐詩紀事。
建築物得到Y的題詠、記、命名:  高祝
      出處:唐詩紀事。
代Y作文:  李祗  【爲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
代Y作文:  宋若思
      出處:李太白全集。
代Y作文:  趙悅  【爲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出處:李太白全集。
從Y遊:  賈至
      出處:李太白全集。
從Y遊:  李曄  【陪族叔刑部侍郞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從Y遊:  宋若思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出處:李太白全集。
被送別:  汪倫  【贈汪倫】
      出處:李太白全集。
獻文、書于Y:  李隆基(唐玄宗)  【宣唐鴻猷】
      出處:李太白全集。
得罪Y:  楊玉環  (744)
      出處:李太白全集。
得罪Y:  高力士  (744)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友人提供幫助:  郭子儀
      出處:李太白全集。
得到友人Y之幫助:  郭子儀
      出處:新唐書。
得到友人Y之幫助:  陸調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受Y之贈物:  殷佐明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受Y之贈物:  李憲(唐讓皇帝)
受Y之贈物:  張鎬  【張相公出鎮荆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余答以此詩】
受Y之贈物:  李昭  【宣城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志】
受Y之贈物:  釋中孚  【答族姪僧中孚贈仙人掌茶】
      出處:李太白全集。
著述由Y刊刻:  晏知止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旅遊:  杜甫
與Y旅遊:  高適
與Y旅遊:  謝良輔  【與謝良輔遊陵巖寺】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旅遊:  魏顥  (754)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旅遊:  李良  【與從姪良遊天竺寺】
      出處:李太白全集。
與Y旅遊:  李黯  【同族姪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
      出處: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頁815)。
為Y之幕僚:  李璘  (756)
      出處:李太白全集。
為Y之幕僚:  宋若思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脱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
      出處:李太白全集。
詩作為Y所稱道:  陸游  【弔李翰林墓】  (1170)
      出處:劍南詩稿校注(頁139)。
以詩諷忤Y:  章仇兼瓊  【蜀道難】
      出處:李太白集(頁卷2)。
友:  杜甫
友:  于逖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086)。
友:  元丹丘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友:  張謂  【泛沔州城南郞官湖幷序】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友:  楊利物
      出處:李太白全集。
友:  吳指南
      出處:李太白全集。

著述:
李太白集 角色:撰著者。
  出處: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頁pers01170)。
草堂集(李白) 角色:撰著者。
  出處:Pers DB / 唐代人物知識ベース(頁pers01170)。
李翰林集 角色:撰著者。
李翰林別集 角色:撰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