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19

CBDB ID: 34219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唐順之/Tang Shunzhi
指數年 (index year): 1507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武進(Id: 4611)
生年: 明(Id: 19)正德(Id: 649)2年 (1507)
卒年: 明(Id: 19)嘉靖(Id: 650)39年 (1560)
享年: 54
朝代: 明(Id: 19)
為女性: 0
郡望: 【未詳】(ID: 0)
Tang(2) Shunzhi [34219] MS, 205.5422-5424, 243.6306.

人名權威資料鏈接:
跳轉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2075
毗陵人品記(Id: 60745), 頁230-231
唐順之[101],字應德,珤之子。弱冠,舉嘉靖己丑省試第一。楊公一清奇其才,將魁廷試,索所對策,不應,寘二甲。授兵部主事,丁内艱。起,補吏部,尋改翰林編修。時永嘉當國,稱病求去,勒令以主事致仕。既而簡宮僚,起,補春坊司諫。與贊善羅洪先,校書趙時春,疏請正東宮朝禮,忤旨,罷歸;杜門謝客,砥節甚嚴:日從山中游,或趺坐竟日。冬不爐,夏不扇。行不輿,臥不裀。衣不帛,食不肉。備嘗苦淡,曰:“不如是,不足以拔除欲根。”年垂五十,恍然有得,曰:“此心天機活潑,自寂自感,不容人力,吾順此天機而已。”四方學者,翕然尊師之,稱爲“荆川先生”。會倭入犯,東南騷動,有以邊材薦者,起家兵部。敕視薊鎮邊務。復視師浙、直,有功,陞太僕少卿,尋擢撫淮陽。驅馳南北,竟以是病。行至泰州,自度不起,進諸將士,曰:“死國, [明]毛憲、[明]葉金 初編,[明]顧憲成 重編,[明]吴亮 增補 ,王繼宗 點校 :《毗陵人品記•卷九 國朝•唐順之》,《常州歷史文獻叢書 第1輯——毗陵人品記》,鳳凰出版社,2013年07月,第230-231頁。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311626
明史(Id: 2186), 頁5422-5424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禀。稍長,洽貫羣籍。年二十三,〔八〕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疾翰林,出諸吉士爲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詔選朝官爲翰林,乃改順之編修,校累朝實錄。事將竣,復以疾吿,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順之欲遠璁者,璁發怒,擬旨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復敍。至十八年選宮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諫。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朝太子,復削籍歸。卜築陽羨山中,讀書十餘年。中外論薦,並報寢。倭躪江南北。趙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爲職方員外郞,進郞中。出覈薊鎭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因條上便宜九事。總督王忬以下俱貶秩。 尋命往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謀討賊。順之以禦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咸受禍。乃躬泛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咸驚嘔,順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斬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僕少卿。宗憲言順之權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北,急令總兵官盧鏜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大破之姚家蕩。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當。遂欲列圍困賊,順之以爲非計,麾兵薄其營,以火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屢吿急,順之乃復援三沙,督鏜、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搆高樓望官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賊營百餘步。鏜、顯懼失利,固要順之還。時盛暑,居海舟兩月,遂得疾,返太倉。李遂改官南京,卽擢順之右僉都御史,代遂巡撫。順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辭。渡江,賊已爲遂等所滅。淮、揚適大饑,條上海防善後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云。順之於學無所不窺。自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原委。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爲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於世,學者不能測其奧也。爲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生平苦節自厲,輟扉爲牀,不飾裀褥。又聞良知說於王畿,閉戶兀坐,匝月忘寢,多所自得。晚由文華薦,商出處於羅洪先。洪先曰:“向已隸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處士。”順之遂出,然聞望頗由此損。崇禎中,追諡襄文。 [清]張廷玉 等 撰 ,中華書局編輯部 點校 :《明史•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三•唐順之》,中華書局,1974年04月,第1版,第5422-5424頁。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64
江南通志(Id: 2067), 頁lgid=65786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嘉靖己丑會試第一選庶吉士○○○調兵部主事改編修忤座主張孚敬以吏部主事罷歸○○○久之選宮僚起春坊司諫疏請元旦朝東宮復削籍時○○○屢有邊警又倭躙江南北以薦起歴兵部郞中出視薊○○○鎭邊務條上便宜九事?視師浙直敗倭有功加右通○○○政擢撫淮揚上海防善後九事以勞卒官順之學問該○○○洽尤長古文有荆川集又取古今載籍區分部居爲左○【65787】○○○右文武稗五編行世崇正時追諡襄文
重修崇明縣志(Id: 38588), 頁section_id=32131
江南通志(Id: 2067), 頁section_id=5190199

別名: 行第(Id:7)一,字(Id:4)應德,字(Id:4)應道,字(Id:4)義修,室名、別號(Id:5)荊川,未詳(Id:0)荊川先生,室名、別號(Id:5)荊川先生,諡號(Id:6)襄文。

地理資訊:
未詳(Id:0):  明朝(Id: 4329) / 京師(Id: 4342) / 順天府(Id: 4381) / 通州(Id: 4393) / 通州4394
出處: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頁4203
通州
未詳(Id:0):  明朝(Id: 4329) / 中都留守司(Id: 4551) / 常州府(Id: 4610) / 武進4611
出處: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頁4203
武進人
籍貫(基本地址)(Id:1):  明朝(Id: 4329) / 中都留守司(Id: 4551) / 常州府(Id: 4610) / 武進4611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2075
南京-常州府-武進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戶籍地(Id:16):  明朝(Id: 4329) / 中都留守司(Id: 4551) / 常州府(Id: 4610) / 武進4611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頁0064

入仕:
入仕門 貢生門(Id:0503)
入仕別 貢生: 恩貢(Id:2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12075

入仕門 進士類(Id:040101)
入仕別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頁第二甲第一名

入仕門 舉人科(Id:040102)
入仕別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頁第二甲第一名

入仕門 生員(Id:040103)
入仕別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頁第二甲第一名

任官:
 ▪ 兵部車駕司主事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罪惟錄列傳;2冊18卷)(CBDB_line_ID=132221)
 ▪ 兵部武選司主事 起始年: 。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兵部武選司主事(名山藏列傳;4冊)(CBDB_line_ID=132213)
 ▪ 兵部職方司郎中 起始年: 。 終止年: 1559(嘉靖38)。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兵部職方司郎中(明實錄:世宗實錄;461卷)(CBDB_line_ID=132223)
 ▪ 兵部職方司員外郎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兵部職方司員外郎(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205卷)(CBDB_line_ID=132222)
 ▪ 正授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起始年: 。 終止年: 未詳。
出處:隆慶五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七十三名)。
 ▪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起始年: 1559。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明實錄:世宗實錄;476卷)(CBDB_line_ID=132226)
 ▪ 都御史 出處:江南通志(頁section_id=5190199)。
:總督漕運兼廵撫都御史
 ▪ 翰林院編修 起始年: 1533。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翰林院編修(明實錄:世宗實錄;152卷)(CBDB_line_ID=132216)
 ▪ 翰林院編修 起始年: 1539。 終止年: 1540(嘉靖1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翰林院編修(明實錄:世宗實錄;235卷)(CBDB_line_ID=132219)
 ▪ 經筵展書官 起始年: 1534。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經筵展書官(明實錄:世宗實錄;161卷)(CBDB_line_ID=132217)
 ▪ 吏部稽勳司主事 起始年: 1532。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吏部稽勳司主事(名山藏列傳;4冊)(CBDB_line_ID=132214)
 ▪ 吏部考功司主事 起始年: 。 終止年: 1533(嘉靖1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吏部考功司主事(明實錄:世宗實錄;152卷)(CBDB_line_ID=132215)
 ▪ 庶吉士 起始年: 。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庶吉士(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205卷)(CBDB_line_ID=132212)
 ▪ 太僕寺少卿 起始年: 155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太僕寺少卿(明實錄:世宗實錄;470卷)(CBDB_line_ID=132224)
 ▪ 通政 出處:重修崇明縣志(頁section_id=32131)。
:通政使廵海
 ▪ 通政使司右通政 起始年: 155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通政使司右通政(明實錄:世宗實錄;471卷)(CBDB_line_ID=132225)
 ▪ 校錄官 起始年: 1534。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校錄官(明實錄:世宗實錄;165卷)(CBDB_line_ID=132218)
 ▪ 巡撫 地點: 鳳陽。起始年: 1559。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鳳陽巡撫()(CBDB_line_ID=132227)
 ▪ 右春坊右司諫 起始年: 1539。 終止年: 1540(嘉靖1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右春坊右司諫(兼)(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205卷)(CBDB_line_ID=132220)
 ▪ 兼 右春坊右司諫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右春坊右司諫
 ▪ 兵部武選司主事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兵部武選司主事
 ▪ 兵部職方司郎中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兵部職方司郎中
 ▪ 吏部稽勳司主事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吏部稽勳司主事
 ▪ 吏部考功司主事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吏部考功司主事
 ▪ 巡撫 地點: 鳳陽巡撫。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075)。
:鳳陽巡撫

社會區分:
曆算家(Id: 224)
收徒講學(Id: 94)
思想家(Id: 249)
[為官者:文](Id: 40)

親屬關係:
弟(B-):  唐正之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一名)。
姪孫;從孫(BSS):  唐麐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女婿(DH):  孫K
外孫(DS):  孫愼行   出處:明史(頁6306-6310)。
父(F):  唐寶
祖父(FF):  唐貴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一名)。
曾祖(FFF):  唐衍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一名)。
母(M):  任氏(唐順之母)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一名)。
子(S):  唐鶴徵
妻子(W):  莊氏(唐順之妻)   出處: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一名)。

社會關係:
論學:  朱憲章  (-1)
      出處:南昌府志(頁Igid=1202924)。
傳記作者為Y:  李開先  【康王王唐四子補傳 / 李中麓閒居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傳記作者為Y:  李開先  【荊川唐都御史傳 / 李中麓閒居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為Y作傳:  周金  【周襄敏公傳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390)。
為Y作傳:  吳傑  【暘谷吳公傳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644)。
為Y作傳:  萬吉  【萬古齋公傳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525)。
為Y作祭文:  萬士亨  【祭萬希菴文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514)。
為Y作祭文:  萬吉  【祭萬古齋文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525)。
祭文由Y所作:  王樵  【祭荊川先生唐公文 / 方麓居士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趙時春  【祭唐順之先生 / 趙浚谷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胡松  【祭唐荊川年丈文 / 胡莊肅公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萬士和  【祭荊川唐先生文 / 萬文恭公摘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姜寶  【祭導師荊翁文 / 姜鳳阿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姜寶  【祭荊川先生 / 姜鳳阿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祭文由Y所作:  薛甲  【祭唐荊川文 / 藝文類稿】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為Y作哀辭:  王渙  【王御史毅齋誄 / 荊州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74)。
同僚:  華察  (-9999)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786)。
為Y之學生:  魏校  (-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7)。
學生為Y:  孫慎行  (1560)
為Y所著書作序:  董玘  【董中峯侍郎文集序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621)。
書序由Y所作:  茅坤  【荊川先生稗編序 / 茅鹿門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書序由Y所作:  陳懿典  【史書纂略序 / 陳學士初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為Y之弟子:  魏校  (1560)
墓表由Y所作:  王畿  【祭唐荊川墓文 / 龍谿王先生全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為Y作墓表:  李學詩  【李君墓表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391)。
為Y作墓表:  林華  【莆田林氏先墓表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128)。
為Y作墓表:  秦鏜  【秦君墓表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548)。
為Y作墓表:  張愷  【張東洛墓碑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691)。
為Y作墓表:  湯寶  【湯雪江墓碑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577)。
致書Y:  徐問  【與徐養齋尚書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陸炳  【與陸東湖錦衣都督】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陸光祖  【與陸五臺儀部】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王立道  【與王堯衢編修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楊豫孫  【與楊朋石祠祭】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許論  【與許默齋總制】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李春芳  【與李石麓少宰】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胡松  【與胡柏泉參政】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聶豹  【與聶雙江司馬】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歐陽鐸  【謝歐陽石江巡撫啟】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胡宗憲  【與胡梅林總督三十篇】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唐樞  【與唐一菴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李遂  【與李克齋中丞】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黃正色  【寄黃士尚遼東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葉經  【與葉東園御史】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楊博  【與楊虞坡司馬二篇】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吳山  【與吳筠泉宗伯】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茅坤  【與茅鹿門主事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翁大立  【與翁見海中丞】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萬恭  【與萬兩溪吏部】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嚴世蕃  【與嚴東樓少司空四篇】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王材  【與王稚川少卿】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王詢  【與王芳湖中丞】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王畿  【與王龍溪主事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白啟常  【與白伯倫儀部】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呂光洵  【與呂沃洲巡按】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呂光洵  【與呂沃洲巡按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尚維持  【與尚仰山巡按】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季本  【與季彭山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徐良傅  【與徐少初邑侯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郭宗臯  【與郭似菴巡按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曹三暘  【與曹子泰評事】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陳束  【與陳后岡參議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陳柏  【與陳蘇山職方】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莫如忠  【與莫子良主事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項喬  【與項甌東郡守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舒汀  【寄舒雲川御史】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程文德  【與程松溪司成】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雷禮  【與雷古和提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蔡汝楠  【與蔡子木郎中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薛甲  【與薛畏齋副使】  (-1)
      出處:荊川全集。
致書Y:  顧應祥  【與顧箬溪中丞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墓誌銘由Y所作:  趙時春  【唐公墓誌銘 / 趙浚谷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被致書由Y:  馮恩  【與唐荊川太史】  (-1)
      出處:芻蕘錄:二十卷。
被致書由Y:  薛應旂  【與唐荊川】  (-1)
      出處:方山薛先生全集:二十八卷。
被致書由Y:  王慎中  【與唐荊川】  (-1)
      出處:遵巖集。
被致書由Y:  王宗沐  【與唐荊川先生】  (-1)
      出處:敬所王先生文集:三十卷。
被致書由Y:  趙貞吉  【與唐荊川書】  (-1)
      出處:趙文肅公文集:二十三卷。
被致書由Y:  孫應奎  【與荊川唐應德】  (-1)
      出處:燕詒錄:十三卷。
被致書由Y:  劉繪  【與唐荊川書】  (-1)
      出處:嵩陽先生集:二十卷。
被致書由Y:  周怡  【慰唐荊川公子】  (-1)
      出處:訥溪集:二十七卷。
被致書由Y:  周怡  【簡唐荊川大史】  (-1)
      出處:訥溪集:二十七卷。
被致書由Y:  徐階  【與唐荊川中丞】  (-1)
      出處:續世經堂集。
被致書由Y:  歐陽德  【寄唐荊川】  (-1)
      出處:歐陽南野先生文集:三十卷。
被致書由Y:  歐陽德  【寄唐荊川二】  (-1)
      出處:歐陽南野先生文集:三十卷。
被致書由Y:  王畿  【與唐荊川二通】  (-1)
      出處:龍溪王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被致書由Y:  朱曰藩  【寄唐荊川書】  (-1)
      出處:山帶閣集:三十三卷。
被致書由Y:  何良俊  【與唐荊川先生】  (-1)
      出處:何翰林集:二十八卷。
被致書由Y:  張袞  【與唐荊川】  (-1)
      出處:張水南文集:十一卷。
被致書由Y:  陳儒  【與唐荊川內翰撰】  (-1)
      出處:芹山集:三十四卷。
被致書由Y:  蔡汝楠  【致唐荊川】  (-1)
      出處:自知堂集:二十四卷。
答Y書:  張邦奇  【答張甬川尚書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王慎中  【答王南江提學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趙時春  【答趙浚谷中丞】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歐陽鐸  【答周約菴尚書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曾銑  【答曾石塘總制】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戚賢  【答戚南玄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歐陽德  【答歐陽翰林南野】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萬士和  【答萬思節主事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李元陽  【答李中谿御史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呂光洵  【答呂沃洲御史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馮天馭  【答馮午山提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屠應埈  【答屠漸山諭德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舒汀  【答舒雲川巡按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顧應祥  【答顧箬溪尚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唐一麟  【答姪孫一麟書】  (-1)
      出處:荊川全集。
答Y書:  唐一鯨  【答姪孫一麟】  (-1)
      出處:荊川全集。
收到Y的答書:  張邦奇  【又】  (-1)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1)。
收到Y的答書:  張邦奇  【答唐荆川】  (-1)
      出處:環碧堂集(頁卷1)。
收到Y的答書:  張邦奇  【答唐荆川/環碧堂集】  (-1)
      出處:環碧堂集(頁1)。
收到Y的答書:  劉繪  【答唐荊川書】  (-1)
      出處:嵩陽先生集:二十卷。
收到Y的答書:  徐階  【復唐荊川太史】  (-1)
      出處:續世經堂集。
收到Y的答書:  歐陽德  【答唐荊川】  (-1)
      出處:歐陽南野先生文集:三十卷。
收到Y的答書:  茅坤  【復唐荊川司諫書二則】  (-1)
      出處:茅鹿門先生文集:三十六卷。
收到Y的答書:  王材  【復唐荊川】  (-1)
      出處:念初堂集:四十八卷。
贈詩、文:  蔡克廉  【贈蔡年兄道卿序 / 荊州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410)。
為Y作墓誌銘:  薛蕙  【薛西原先生墓誌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353)。
為Y作墓誌銘:  王立道  【王君墓志銘 / 王具茨文集附錄】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65)。
為Y作墓誌銘:  沈希儀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786)。
為Y作墓誌銘:  李儒  【李君墓志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400)。
為Y作墓誌銘:  林性之  【戶部郞中林君墓誌銘 / 荊川先生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089)。
為Y作墓誌銘:  林春  【林東城墓誌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100)。
為Y作墓誌銘:  姚旭  【姚君墓誌銘 / 國朝獻徵錄】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012)。
為Y作墓誌銘:  唐侃  【唐嘿菴墓誌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181)。
為Y作墓誌銘:  孫璽  【孫公墓志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683)。
為Y之建築物題詠、記、命名:  林華  【鎮江丹徒縣洲田碑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128)。
為Y作學記(書院記):  馮天馭  【重修涇縣儒學記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478)。
詩文跋由Y所作:  萬士和  【跋唐師奉使詩卷 / 萬文恭公摘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03)。
為Y所作詩文作序:  嚴嵩  【鈐山堂詩集序 / 荊川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752)。
稱道Y之政績:  蔡克廉  【廣德州同知蔡侯政績碑記 / 荊州先生文集】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410)。
友:  翁萬達  (-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856)。
友:  胡松  (-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55)。
友:  周怡  (-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161)。
友:  任瀚  (-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8276)。

著述:
兩漢解疑 著作年代:220, 角色:未詳。
  出處:未知。
兩晉解疑 著作年代:419, 角色:未詳。
  出處:未知。
荊川集 著作年代:1560, 角色:未詳。
  出處:未知。
五經總論: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五經總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儒編:六十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儒編 6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兵垣四編:五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兵垣四編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南北奉使集:二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南北奉使集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句股等六論: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句股等六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史纂左編:一百二十四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史纂左編 12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右編:四十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右編 40卷/唐順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四部稿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四部稿(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左氏始末:十二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左氏始末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廣右戰功錄: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廣右戰功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文編:六十四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文編 64卷/唐順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明文選:二十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明文選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明李攀龍撰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明李攀龍撰/唐順之校(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春秋論(唐順之):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春秋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策海正傳:十二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策海正傳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川先生集:十二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荊川先生集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川全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荊川全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川文集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荊川文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州稗編:一百二十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荊州稗編 120卷/唐順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諸儒語要:二十卷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諸儒語要 20卷/唐順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雜編 角色:未詳。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雜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荊川先生文集17卷外集3卷 明唐順之撰 四部叢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荊川先生文集外集:三卷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荊川先生文集17卷外集3卷 明唐順之撰 四部叢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陰符經 一卷陰符經考 一卷 角色:未詳。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132-1151)。
武編 角色:撰著者。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75)。
  :武編 [10][12]卷/唐順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荊川稗編 一百二十卷 角色:撰著者。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04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