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35079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魏象樞/Wei Xiangshu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17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蔚州(Id: 7357)
|
生年:
明(Id: 19)萬曆(Id: 652)45年 (1617)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26年 (1687)
|
享年: 71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Wei(5) Xiangshu [35079] CHECK biographical sources cited in Lidai renwu nianli tongpu. RM, p. 1740.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萬曆45年~康熙26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魏象樞生卒年,陳廷敬 《午亭文編》卷四十四 《魏公墓志銘》同。彭紹升 《二林居集》卷十二 《魏敏果公事狀》作萬曆四十四年(1616)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5056.】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160507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662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809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十三 |
|
別名:
室名、別號(Id:5)寒松堂,室名、別號(Id:5)寒松老人,未詳(Id:0)崑林,字(Id:4)庸齋,諡號(Id:6)敏果,字(Id:4)環極,字(Id:4)環溪。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宣化府(Id: 7350) / 蔚州7357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662 |
註: |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宣化府(Id: 7350) / 蔚州7357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0809 |
註: |
|
另一籍貫(基本地址)(Id:14):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宣化府(Id: 7350) / 蔚州7357
|
出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
, 頁25056 |
註: |
山西·蔚州(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未知 |
頁 |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頁809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662 |
|
任官: |
▪ 府尹: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662)。
註:順天府尹 |
▪ 工科給事中: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工科給事中 |
▪ 同考官:
|
起始年:
1649。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鄉會同考官 |
▪ 兼 巡城御史: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662)。
註:巡城御史 |
|
親屬關係: |
祖父(FF): |
魏九經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子(S): |
魏學訥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子(S): |
魏學謙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玄孫;四世孫(SSSS): |
魏煜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社會關係: |
彈劾: |
宋德宜
(-1)
|
|
出處:清史稿(頁9698-9701)。
|
被致書由Y: |
李因
【與魏環溪先生】
(-1)
|
|
出處:續刻受祺堂文集四卷(頁卷3)。
|
為Y之世交父執: |
郝林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95)。
|
友: |
郝浴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004)。
|
友: |
范鎬鼎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444)。
|
|
著述: |
寒松堂詩集: |
著作年代:1676,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儒宗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註:儒宗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寒松堂奏議: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註:寒松堂奏議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寒松堂文集: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註:寒松堂文集 10卷;詩集3卷;年譜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知言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註:知言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庸言: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2)。
|
|
註:庸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聖人家門喻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51-75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