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4400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孔廣森/Kong Guangse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52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曲阜(Id: 7999)
|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17年 (1752)
|
卒年:
清(Id: 20)乾隆(Id: 662)51年 (1786)
|
享年: 35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參考資料: MQWW PoetID #4574.】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17年~乾隆51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孔廣森卒年一作乾隆五十二年(1787)。」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737.】 |
|
出處: |
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Id: 9601), 頁4574 |
註: |
傳主為:孔廣森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493421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546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9012 |
|
別名:
字(Id:4)丌軒,室名、別號(Id:5)儀鄭堂,室名、別號(Id:5)撝約,字(Id:4)眾仲,字(Id:4)象仲,室名、別號(Id:5)顨軒。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山東省(Id: 7948) / 兗州府(Id: 7997) / 曲阜7999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9012 |
註: |
山東省-兗州府-曲阜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012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012 |
|
社會區分: |
書法家(Id: 9)
|
數學家(Id: 57)
|
經學家—公羊學(Id: 193)
|
|
親屬關係: |
弟(B-): |
孔廣廉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姪孫;從孫(BSS): |
孔憲彝 |
出處:澹蘜軒詩初稿:四卷(頁題跋2b)。
|
父(F): |
孔繼汾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4574)。
|
子(S): |
孔服虔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社會關係: |
同學、同門: |
王念孫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同學、同門: |
段玉裁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同學、同門: |
任大椿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為Y之學生: |
戴震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為Y所著書作序: |
王采薇
(-1)
|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82, HuWenKai #234)。
|
為Y之弟子: |
翁方綱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05)。
|
友: |
洪亮吉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5)。
|
友: |
段玉裁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05)。
|
友: |
崔述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19)。
|
|
著述: |
丌軒所著書:六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丌軒所著書6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儀鄭堂文鈔: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儀鄭堂文鈔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少廣正負術內外篇: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少廣正負術內外篇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春秋公羊通義:十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春秋公羊通義11卷,附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禮學卮言: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禮學卮言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經學卮言: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經學卮言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詩聲類: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詩聲類12卷,詩聲分例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駢儷文: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012)。
|
|
註:駢儷文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大戴禮記補注: |
著作年代:580,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未知。
|
禮學卮言 六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93-96)。
|
春秋公羊經傳通義 十一卷 敘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13-116)。
|
經學卮言 六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66-179)。
|
詩聲類十二卷聲類分例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208-213)。
|
曾子十二篇讀本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681-685)。
|
少廣正負術內篇三卷外篇三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877-89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