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6833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王士禛/Wang Shizhe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93 |
生年:
明崇禎7年 (1634)
|
卒年:
清康熙50年 (1711)
|
享年: 78 |
郡望: 【未詳】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崇禎7年~康熙50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950.】 |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24 |
|
別名:
室名、別號半偈閣,室名、別號抱山堂,未詳蠶尾,室名、別號蠶尾山房,未詳羼提居士,室名、別號池北書庫,室名、別號帶經堂,室名、別號得樹堂,室名、別號古夫子亭,室名、別號落箋堂,室名、別號樵唱軒,室名、別號清寤齋,室名、別號阮亭,室名、別號慎墨堂,未詳詩亭逸老,室名、別號石帆亭,室名、別號睡足軒,别名、曾用名王士禎,别名、曾用名王士正,諡號文簡,未詳文游臺主人,未詳香祖,未詳蕭亭,室名、別號信古堂,字貽上,未詳漁洋,室名、別號漁洋山人,字子真。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 |
清朝 / 山東省 / 濟南府 / 新城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024 |
註: |
山東省-濟南府-新城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貢生門
|
入仕別: |
貢生: 恩貢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24 |
|
社會關係: |
為Y作傳: |
任民育
【任民育楊定國傳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616)。
|
為Y作傳: |
宋楙澄
【書宋孝廉事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924)。
|
為Y作傳: |
劉孔和
【劉孔和王遵坦傳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538)。
|
為Y作傳: |
劉澤淸
【劉澤淸小傳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865)。
|
為Y作行狀: |
王與胤
【世父侍御公逸事狀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50)。
|
為Y所著書作跋: |
郞瑛
【跋七修類藁 / 帶經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33)。
|
|
著述: |
北征日記(王士禛):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北征日記(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補遺(王士禛):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補遺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五代詩話: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五代詩話 12卷[五代詩話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五百羅漢名號: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五百羅漢名號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保舉經學名單: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保舉經學名單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公車微士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公車微士錄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分甘餘話: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分甘餘話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北歸志: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北歸志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南來志: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南來志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夫于亭雜錄: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古夫于亭雜錄 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懽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古懽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詩選:三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古詩選 32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唐人萬首絕句選: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唐人萬首絕句選 7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唐詩選:十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唐詩選 17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唐賢三昧集: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唐賢三昧集 3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史貳臣表: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國史貳臣表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朝諡法考: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國朝諡法考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居易錄:三十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居易錄 3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帶經堂詩話:三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帶經堂詩話 3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帶經堂集:九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帶經堂集 92卷(帶經堂全集 9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廣州遊覽志: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廣州遊覽志 1卷[廣州遊覽小志](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感舊集: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感舊集 16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攝山記遊集: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攝山記遊集 1卷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新城縣志:十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新城縣志 1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春曹儀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春曹儀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東林同難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東林同難錄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東西二漢水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東西二漢水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水月令: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水月令(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池北偶談:二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池北偶談 2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浯溪考: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浯溪考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漁洋書跋: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漁洋書跋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漁洋與吉林人札: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漁洋與吉林人札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漁洋詩話: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漁洋詩話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皇華紀聞: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皇華紀聞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秦蜀驛程後記: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秦蜀驛程後記 2卷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秦蜀驛程記: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秦蜀驛程記(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粵行三志: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粵行三志(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紀恩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紀恩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與汪于鼎札: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與汪于鼎札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花草蒙拾: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花草蒙拾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蜀徼紀聞(王士禛):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蜀徼紀聞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蜀道驛程記: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蜀道驛程記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衍波詞: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衍波詞 2卷[衍波詞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記琉球入學使末: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記琉球入學使末 1卷[[紀琉球入太學始末](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詩答問: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詩答問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讀金石萃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讀金石萃編 1卷 (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載書圖題詠: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載書圖題詠 1卷/王士禛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長白山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長白山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阮亭詩餘: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阮亭詩餘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隴蜀餘聞: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隴蜀餘聞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香祖筆記: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4)。
|
|
註:香祖筆記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