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692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趙進美/Zhao Jinmei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20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益都(Id: 7978)
|
生年:
明(Id: 19)泰昌(Id: 653)1年 (1620)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31年 (1692)
|
享年: 73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萬曆48年~康熙31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趙進美卒於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公曆為1693年1月10日。」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6130.】 |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37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775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990839 |
分湖小識:六卷(Id: 65006), 頁lgid=192798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一 |
|
別名:
字(Id:4)嶷叔,室名、別號(Id:5)惇樹草堂,室名、別號(Id:5)淸止,室名、別號(Id:5)淸止堂,室名、別號(Id:5)淸止閣,字(Id:4)韞退。 |
地理資訊: |
僑居(Id:19): |
明朝(Id: 4329) / 南京4540
|
出處: 分湖小識:六卷 |
, 頁lgid=192798 |
註: |
|
戶籍地(Id:16): |
明朝(Id: 4329) / 山東布政司(Id: 4839) / 青州府(Id: 4929) / 益都4930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1775 |
註: |
|
避兵之地(Id:15): |
清朝(Id: 6756) / 江蘇省(Id: 7512) / 蘇州府(Id: 7538) / 吳江7542
|
出處: 分湖小識:六卷 |
, 頁lgid=192798 |
註: |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山東省(Id: 7948) / 青州府(Id: 7977) / 益都7978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137 |
註: |
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7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7 |
|
入仕門: |
監生門(Id:0502)
|
入仕別: |
監生(籠統)(Id:110)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7 |
|
任官: |
▪ 吏部主事:
|
起始年:
。
出處:分湖小識:六卷(頁lgid=192798)。
|
▪ 行人司行人:
|
起始年:
約1640。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註:行人(廣清碑傳集;4卷)(CBDB_line_ID=2926) |
▪ 判 按察使:
|
地點: 福建省。起始年:
約166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7)。
註:按察使 |
▪ 布政使司參政:
|
地點: 陝西省。起始年:
166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7)。
註:陜西布政使司參政 |
▪ 布政使司參政:
|
地點: 河南省。起始年:
1678。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7)。
註:河南布政使司參政 |
▪ 禮科給事中: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禮科給事中 |
▪ 調繁 太常寺博士:
|
起始年:
。
出處:分湖小識:六卷(頁lgid=192798)。
|
▪ 鄉試考官:
|
地點: 湖廣道。起始年:
1654。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鄉試考官 |
|
親屬關係: |
父(F): |
趙振業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祖父(FF): |
趙課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子(S): |
趙作謀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孫(SS): |
趙執璲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著述: |
使楚: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使楚(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放吟: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放吟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梨花: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梨花(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楓葉: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楓葉(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清止閣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清止閣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瑤臺夢: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瑤臺夢(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立地成佛: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
|
|
註:立地成佛(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