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6926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閻泰和/Yan Taihe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39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平遙(Id: 7404)
|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4年 (1739)
|
卒年:
清(Id: 20)嘉慶(Id: 663)18年 (1813)
|
享年: 75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4年~嘉慶18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1735.】 |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38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2265 |
|
別名:
室名、別號(Id:5)墨園,室名、別號(Id:5)竹軒,字(Id:4)魯瞻。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山西省(Id: 7385) / 汾州府(Id: 7398) / 平遙7404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138 |
註: |
山西省-汾州府-平遙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8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8 |
|
入仕門: |
監生門(Id:0502)
|
入仕別: |
監生(籠統)(Id:110)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38 |
|
任官: |
▪ 祠祭司員外郎: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祠祭司員外郎 |
▪ 道御史: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掌京畿道御史 |
▪ 道御史:
|
地點: 河南省。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掌河南道御史 |
▪ 副使: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通政副使 |
▪ 副使:
|
起始年:
約179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通政副使 |
▪ 教諭:
|
地點: 河津。起始年:
177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河津教諭 |
▪ 精膳司主事: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精膳司主事 |
▪ 太僕寺卿:
|
起始年:
179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太僕寺卿 |
▪ 太僕寺卿:
|
起始年:
180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太僕寺卿 |
▪ 巡城御史: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巡城御史 |
▪ 儀制司郎中:
|
起始年:
約173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38)。
註:儀制司郎中 |
|
親屬關係: |
弟(B-): |
閻燮和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8)。
|
父(F): |
閻正戶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8)。
|
祖父(FF): |
閻希柱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8)。
|
曾祖(FFF): |
閻四安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8)。
|
子(S): |
閻庭桂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8)。
|
|
社會關係: |
學生為Y: |
胡開益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77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