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7236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史致儼/Shi Zhiya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60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江都(Id: 7570)
|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25年 (1760)
|
卒年:
清(Id: 20)道光(Id: 664)18年 (1838)
|
享年: 79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25年~道光18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3455.】 |
|
出處: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802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456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681435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三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八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十三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四 |
|
別名:
室名、別號(Id:5)問山,字(Id:4)容莊,室名、別號(Id:5)望之,室名、別號(Id:5)榕莊老人,未詳(Id:0)樗叟,室名、別號(Id:5)樗壽山房,室名、別號(Id:5)樗翁。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江蘇省(Id: 7512) / 揚州府(Id: 7569) / 江都7570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456 |
註: |
江蘇省-揚州府-江都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456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456 |
|
任官: |
▪ 編修: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編修 |
▪ 覺羅學: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456)。
註:稽查西四旗覺羅學 |
▪ 禮部尚書: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四)。
註:禮部尚書 |
▪ 少詹事: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三)。
註:少詹事 |
▪ 同考官: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1804。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鄉會同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湖北省。起始年:
1821。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三)。
註:鄉試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1834。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四)。
註:鄉試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1832。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四)。
註:鄉試考官 |
▪ 刑部侍郎: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四)。
註:刑部侍郎 |
▪ 學政:
|
地點: 河南省。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456)。
註:河南學政 |
▪ 庶子: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
註:庶子 |
|
親屬關係: |
兄(B+): |
史致儀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弟(B-): |
史致侃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女兒(D): |
史璞瑩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1446, HuWenKai #263)。
|
父(F): |
史元善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祖父(FF): |
史積學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曾祖(FFF): |
史道義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子(S): |
史璜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孫(SS): |
史久恩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孫(SS): |
史久開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著述: |
十三經(史致儼):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十三經(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外集(史致儼):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外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莊子(史致儼):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莊子(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策: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國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語(史致儼):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國語(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莊文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榕莊文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莊詩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榕莊詩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樗壽山房詩賦: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樗壽山房詩賦(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歷代郊祀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歷代郊祀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金剛經: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56)。
|
|
註:金剛經(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