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7356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范承謨/Fan Chengmo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35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鑲黃旗(Id: 20081)
|
生年:
明(Id: 19)崇禎(Id: 655)8年 (1635)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15年 (1676)
|
享年: 42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生卒年又作天啟4年(1635)-康熙15年(1676)。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崇禎8年~康熙15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范承謨卒年,戴震 《戴東原集》卷十二『傳』作康熙十七年(1678)。」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4103.】 |
|
出處: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420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55598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578 |
|
別名:
未詳(Id:0)吾廬,諡號(Id:6)忠貞,未詳(Id:0)畫壁,未詳(Id:0)蒙谷,室名、別號(Id:5)螺山,字(Id:4)覲公,未詳(Id:0)觀公。 |
地理資訊: |
八旗清代(Id:13): |
清朝(Id: 6756) / 八旗(Id: 20049) / 漢軍鑲黃旗20070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578 |
註: |
漢軍鑲黃旗(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八旗(Id: 20049) / 鑲黃旗20081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1420 |
註: |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578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578 |
|
親屬關係: |
從弟(FBS-): |
范承譜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社會關係: |
下屬為Y: |
沈上章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4070)。
|
下屬為Y: |
嵇永仁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4413)。
|
幕僚為Y: |
王龍光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幕僚為Y: |
嵇永仁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幕僚為Y: |
沈天成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578)。
|
幕僚為Y: |
姚某(姚易修父)
(-1)
|
|
出處:蘇州府志(頁lgid=169641)。
|
|
著述: |
雜著(范承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雜著一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吾廬存: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吾廬存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吾廬存稿: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吾廬存稿(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吾廬高木: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吾廬高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家傳: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家傳(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忠貞集: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忠貞集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撫浙奏議: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撫浙奏議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浙閩奏議: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浙閩奏議(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畫壁詩文: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畫壁詩文(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畫壁遺: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畫壁遺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畫壁遺稿: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畫壁遺稿(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百苦吟: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百苦吟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督閩奏議: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督閩奏議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祠堂記: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祠堂記(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蒙谷自序: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蒙谷自序(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附錄題跋哀挽詩文: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78)。
|
|
註:附錄題跋哀挽詩文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