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799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羅惇衍/Luo Dunya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814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順德(Id: 8388)
|
生年:
清(Id: 20)嘉慶(Id: 663)19年 (1814)
|
卒年:
清(Id: 20)同治(Id: 666)13年 (1874)
|
享年: 61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嘉慶19年~同治13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4603.】 |
|
出處: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230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908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917418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七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五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六 |
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Id: 65078), 頁卷十五 |
|
別名:
未詳(Id:0)兆蕃,諡號(Id:6)文恪,室名、別號(Id:5)星齋,字(Id:4)椒生,室名、別號(Id:5)集義軒。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順德8388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1230 |
註: |
廣東省-廣州府-順德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230 |
|
入仕門: |
監生門(Id:0502)
|
入仕別: |
監生(籠統)(Id:110)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230 |
|
任官: |
▪ 編修: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五)。
註:編修 |
▪ 戶部尚書: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七)。
註:戶部尚書 |
▪ 侍讀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十五)。
註:侍讀學士 |
▪ 侍講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五)。
註:侍講 |
▪ 太僕寺卿: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30)。
註:太僕寺卿 |
▪ 通政使司通政使: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30)。
註:通政使司通政使 |
▪ 同考官:
|
起始年:
1845。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十五)。
註:鄉會同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山東省。起始年:
1843。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五)。
註:鄉試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福建省。起始年:
1851。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六)。
註:鄉試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四川省。起始年:
1840。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五)。
註:鄉試考官 |
▪ 鄉試考官: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1862。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頁卷七)。
註:鄉試考官 |
▪ 學政:
|
地點: 安徽省。起始年:
1846。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
註:學政 |
▪ 學政:
|
地點: 四川省。起始年:
1837。
出處:清秘述聞續: 十六卷。
註:學政 |
|
親屬關係: |
父(F): |
羅家政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子(S): |
羅球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子(S): |
羅棻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子(S): |
羅棨㮣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子(S): |
羅榘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著述: |
奏疏(羅惇衍):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奏疏(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孔子集語:十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564)。
|
|
註:孔子集語 17卷/嚴可均,孫星衍編輯(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本朝從祀三先生傳: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本朝從祀三先生傳(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濂洛關閩六先生傳: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濂洛關閩六先生傳(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百法百戒庸言: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百法百戒庸言(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詠史詩(羅惇衍):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詠史詩(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集義編: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30)。
|
|
註:集義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