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8698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李霨/Li Wei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25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高陽(Id: 7274)
|
生年:
明(Id: 19)天啟(Id: 654)5年 (1625)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23年 (1684)
|
享年: 60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天啟5年~康熙23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7986.】 |
|
出處: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214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963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744945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一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二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十三 |
|
別名:
字(Id:4)坦園,室名、別號(Id:5)據梧居士,諡號(Id:6)文勤,字(Id:4)景矞,字(Id:4)景霱,字(Id:4)景靄,未詳(Id:0)李蔚,字(Id:4)臺書。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保定府(Id: 7261) / 高陽7274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1963 |
註: |
直隸省-保定府-高陽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963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1963 |
|
任官: |
▪ 保和殿大學士: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963)。
註:保和殿大學士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658。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會試考官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676。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二)。
註:會試考官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664。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會試考官 |
▪ 秘書院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秘書院學士 |
▪ 內閣大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二)。
註:內閣大學士 |
▪ 庶吉士: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庶吉士 |
▪ 同考官:
|
起始年:
1647。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鄉會同考官 |
|
親屬關係: |
父(F): |
李國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父(F): |
李國縉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祖父(FF): |
李知先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曾祖(FFF): |
李東少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直系祖先(G-n): |
李平福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子(S): |
李其恕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子(S): |
李其旋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子(S): |
李其凝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著述: |
太宗文皇帝實錄:六十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58)。
|
|
註:太宗文皇帝實錄 65卷/希福,范文程等恭纂;圖海,覺羅勒德洪等奉敕重修;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旨校訂/希福,范文程等恭纂;圖海,覺羅勒德洪等奉敕重修;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旨校訂;范文程等奉敕纂修;許王猷等奉敕合撰;許希孔等奉敕合撰;徐元文奉敕合撰;希福,范文程等恭纂;圖海,覺羅勒德洪等奉敕重修;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旨校訂;黃志遴等奉敕纂修;赫舍里希福希福,范文程等纂;赫舍里索額圖索額圖等奉敕合撰;鼎柱校閱滿漢文;舒魯克校對官提調;常壽校閱蒙古文;李蔚等修;臘塔等奉敕合撰(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平定三逆方略/李蔚等修/李蔚等修陳廷敬纂輯吳正治等編輯徐元文奉敕合撰奉敕合撰/韓菼奉命編修(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久旱快雨竟日: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久旱快雨竟日 1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伴星草心遠堂詩文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伴星草心遠堂詩文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全州道中松: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全州道中松 1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城北即事: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城北即事 1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心遠堂文集: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心遠堂文集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心遠堂詩二集: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心遠堂詩二集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心遠堂詩集: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心遠堂詩集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投河歎: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投河歎 1首(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閩役紀行略: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963)。
|
|
註:閩役紀行略(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