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9056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李光地/Li Guangdi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42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安溪(Id: 7837)
|
生年:
明(Id: 19)崇禎(Id: 655)15年 (1642)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57年 (1718)
|
享年: 77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崇禎15年~康熙57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8253.】 |
|
出處: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332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2343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71740 |
重修天津府志(Id: 38833), 頁section_id=90896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三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十三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四 |
|
別名:
未詳(Id:0)厚安,室名、別號(Id:5)厚庵,室名、別號(Id:5)厚菴,未詳(Id:0)厚齋,未詳(Id:0)成雲洞,諡號(Id:6)文貞,字(Id:4)晉卿,未詳(Id:0)林卿,未詳(Id:0)榕村,室名、別號(Id:5)榕陰書堂。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福建省(Id: 7768) / 泉州府(Id: 7833) / 安溪7837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2343 |
註: |
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湖頭鄉(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重修天津府志 |
頁90896 |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2343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2343 |
|
任官: |
▪ 編修: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編修 |
▪ 兵部侍郎: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三)。
註:兵部侍郎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709。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四)。
註:會試考官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691。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三)。
註:會試考官 |
▪ 內閣大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四)。
註:內閣大學士 |
▪ 提督學政:
|
出處:重修天津府志(頁section_id=90896)。
註:提督學政 |
▪ 通政使司通政使: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2343)。
註:通政使司通政使 |
▪ 同考官:
|
起始年:
1673。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三)。
註:鄉會同考官 |
▪ 學政:
|
地點: 直隸省。起始年:
1692。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
註:學政 |
|
親屬關係: |
弟(B-): |
李光垠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弟(B-): |
李光垤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叔;叔父(FB–): |
李日火呈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子(S): |
李鍾倎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孫(SS): |
李清藻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社會關係: |
學生為Y: |
楊名時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372)。
|
學生為Y: |
愛新覺羅允礽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999)。
|
學生為Y: |
何焯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554)。
|
學生為Y: |
莊亨陽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407)。
|
學生為Y: |
徐用錫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4247)。
|
學生為Y: |
唐紹祖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4527)。
|
支持: |
許南金 |
|
出處:紀曉嵐的老師們: 附紀曉嵐硯銘祥注(頁5)。
|
採Y之著述: |
吳曰愼 |
|
出處:民國歙縣志: 十六卷(頁lgid=1163661)。
|
弟子為Y: |
愛新覺羅允礽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弟子為Y: |
何焯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弟子為Y: |
王之銳
【“王仲穎, 名之銳,李文貞公之高弟”】
|
|
出處:阅微草堂笔记注译(頁860-861)。
|
是Y的恩主: |
梅文鼎 |
為Y之考官: |
章佳阿克敦 |
|
出處:阅微草堂笔记注译(頁1164-1165)。
|
友: |
梅文鼎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7650)。
|
友: |
方苞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1)。
|
友: |
陳萬策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0861)。
|
|
著述: |
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折中 22卷/李光地等奉敕撰/李光地等奉敕撰/胡煦等奉敕纂/何焯等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讀孟子箚記(李光地):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讀孟子箚記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陰符經注(李光地):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陰符經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韻譜(李光地):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韻譜 1卷/李光地等奉敕撰(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九歌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九歌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二程遺書纂: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二程遺書纂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初夏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初夏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參同契注: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參同契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參同契章句: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參同契章句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文精藻: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古文精藻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樂經: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古樂經(古樂經傳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官筆記: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官筆記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觀象: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觀象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通論: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通論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圖說: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圖說 1卷/李光地等奉敕撰(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孝經全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孝經全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尊朱要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尊朱要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尚書: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尚書 7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尚書解義: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尚書解義(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握奇經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握奇經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星曆考原: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星曆考原 6卷/李光地等奉敕撰(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全書:四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全書 40卷[榕村集 4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全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全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別集: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別集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樂經傳: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樂經傳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正蒙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正蒙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洪範說: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洪範說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禮記纂編: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禮記纂編 10卷[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解義: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解義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論語孟子箚記: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論語孟子箚記(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讀論語箚記: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讀論語箚記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通書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通書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邵子觀物篇注: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邵子觀物篇注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離騷經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離騷經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韓子粹言: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韓子粹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鼎符: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鼎符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60)。
|
|
註:朱子全書 66卷/熊賜履,李光地商纂;李光地等奉敕撰/熊賜履,李光地商纂;李光地等奉敕撰/李光地等奉敕撰/何焯審定(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庸章段: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中庸章段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庸餘論: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中庸餘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觀彖:十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觀彖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易觀彖大指: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周易觀彖大指(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大學古本說: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大學古本說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春秋燬餘:四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春秋燬餘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語錄:三十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語錄 3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韻書:五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韻書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歷象本要: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歷象本要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注解正蒙: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注解正蒙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詩所:八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詩所 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29)。
|
周易通論四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29)。
|
尚書七篇解義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4-44)。
|
洪範說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44-47)。
|
古樂經傳 五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00-103)。
|
中庸四記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34-136)。
|
讀論語劄記 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36-144)。
|
讀孟子劄記 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45-149)。
|
大學古本說 一卷 中庸章段 一卷 中庸餘論 一卷 讀論語劄記 二卷 讀孟子劄記 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50-155)。
|
孝經全注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55-160)。
|
榕村字畫辨訛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96-199)。
|
欽定音韻闡微十八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203-208)。
|
榕村通書篇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正蒙注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注解正蒙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握奇經訂本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68-776)。
|
握奇經訂本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68-776)。
|
曆算合要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866-877)。
|
星歷考原六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906-908)。
|
陰符經注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132-1151)。
|
參同契注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175-1181)。
|
朱子禮纂:五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朱子禮纂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朱子語類四纂:五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朱子語類四纂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榕村講授:三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3)。
|
|
註:榕村講授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易義前選五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29)。
|
二程子遺書纂二卷外書纂一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性理一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