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59090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沈廷芳/Shen Tingfang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11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仁和(Id: 7603)
|
生年:
清(Id: 20)康熙(Id: 660)50年 (1711)
|
卒年:
清(Id: 20)乾隆(Id: 662)37年 (1772)
|
享年: 62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康熙41年~乾隆37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0793.】 |
|
出處: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122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2379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957351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十五 |
|
別名:
字(Id:4)椒園,字(Id:4)畹叔,字(Id:4)萩林。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浙江省(Id: 7599) / 杭州府(Id: 7601) / 仁和7603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2379 |
註: |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制舉(Id:0403)
|
入仕別: |
科舉制舉: 博學鴻詞/博學宏詞科(Id:22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2379 |
|
入仕門: |
科舉門(Id:04)
|
入仕別: |
博學鴻儒(Id:315) |
出處: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頁1122 |
|
任官: |
▪ 按察使:
|
地點: 河南省。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2379)。
註:河南按察使 |
▪ 同考官:
|
地點: 順天府。起始年:
1747。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五)。
註:鄉會同考官 |
▪ 御史: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十五)。
註:御史 |
|
社會區分: |
書法家(Id: 9)
|
畫家(Id: 71)
|
詩人(Id: 114)
|
經學家(Id: 164)
|
收藏家(Id: 184)
|
工於古文(Id: 234)
|
|
親屬關係: |
外祖父(MF): |
查昇奇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社會關係: |
為Y之學生: |
方苞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為Y之學生: |
沈德潛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學生為Y: |
成城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5774)。
|
為Y所著書作序: |
姚靜芬
(-1)
|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1832, HuWenKai #421)。
|
為Y作墓誌銘: |
愛新覺羅恆仁 |
|
出處: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頁634)。
|
校訂Y之著述: |
愛新覺羅恆仁 |
|
出處: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頁634)。
|
友: |
沈彤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190)。
|
友: |
曹繩柱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590)。
|
友: |
郁吳邑
(-1)
|
|
出處:分湖小識:六卷(頁lgid=192789)。
|
|
著述: |
十三經注疏正字:八十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十三經注疏正字 8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文指授: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古文指授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朝館選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國朝館選錄/沈廷芳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理學淵源: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理學淵源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盥蒙雜著: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盥蒙雜著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讀經義考:四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讀經義考 4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鑒古錄: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鑒古錄 1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隱拙齋文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隱拙齋文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隱拙齋詩集:三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79)。
|
|
註:隱拙齋詩集 3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十三經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79-181)。
|
切近編一卷: |
角色:編纂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