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5849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邵懿辰/Shao Yiche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810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仁和(Id: 7603)
|
生年:
清(Id: 20)嘉慶(Id: 663)15年 (1810)
|
卒年:
清(Id: 20)咸豐(Id: 665)11年 (1861)
|
享年: 52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嘉慶15年~咸豐11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3929.】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860678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9323 |
|
別名:
室名、別號(Id:5)三益齋,字(Id:4)位西,室名、別號(Id:5)儀宋堂,未詳(Id:0)半岩,字(Id:4)半巖廬,字(Id:4)映垣,室名、別號(Id:5)蕙西。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浙江省(Id: 7599) / 杭州府(Id: 7601) / 仁和7603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9323 |
註: |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323 |
|
親屬關係: |
女婿(DH): |
鄭興儀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父(F): |
邵宗贄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父(F): |
邵鳳儀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祖父(FF): |
邵又曾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子(S): |
邵順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子(S): |
邵順國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社會關係: |
友: |
曾國藩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友: |
吳廷棟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149)。
|
友: |
伊樂堯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友: |
吳敏樹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6033)。
|
友: |
高均儒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友: |
梅曾亮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6022)。
|
|
著述: |
位西先生遺稿: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位西先生遺稿(位西遺文)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位西遺稿: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位西遺稿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半岩廬尺牘: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半岩廬尺牘]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半岩廬遺文: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半岩廬遺文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半岩廬遺集補遺: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半岩廬遺集補遺]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半巖廬文集: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半巖廬文集(半岩廬遺詩)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半巖廬詩集: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半巖廬詩集(半岩廬遺集)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孝經曾子大孝: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孝經曾子大孝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孝經通義: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孝經通義(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尚書傳授異同考: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尚書傳授異同考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尚書通義殘稿: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尚書通義殘稿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忱行錄: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忱行錄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戴文節行狀: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戴文節行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禮經通論: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3)。
|
|
註:禮經通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尚書通義殘二卷(存卷六至七):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34-44)。
|
尚書傳授同異考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47-48)。
|
李氏孝經注輯本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55-160)。
|
曾子大孝編注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681-685)。
|
忱行錄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