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5853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費密/Fei Mi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25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新繁(Id: 8678)
|
生年:
明(Id: 19)天啟(Id: 654)5年 (1625)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40年 (1701)
|
享年: 77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生卒年又作天啟3年(1623)-康熙38年(1699)。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天啟6年~康熙38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費密,釋含澈輯 《費氏詩鈔》卷首『傳』作天啟五年(1625)生,康熙四十年(1701)卒。」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7517.】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351488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9329 |
|
別名:
未詳(Id:0)中文先生,室名、別號(Id:5)卷隱,字(Id:4)此度,未詳(Id:0)燕峯,室名、別號(Id:5)燕峰,室名、別號(Id:5)補劍閣,未詳(Id:0)跛道士,未詳(Id:0)鹿峯,未詳(Id:0)鹿峰。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四川省(Id: 8660) / 成都府(Id: 8668) / 新繁8678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9329 |
註: |
四川省-成都府-新繁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社會區分: |
書法家(Id: 9)
|
詩人(Id: 114)
|
工於古文(Id: 234)
|
|
親屬關係: |
孫(SS): |
費軒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社會關係: |
為Y之學生: |
孫奇逢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弟子為Y: |
蔡治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9329)。
|
為Y作畫贊(畫像記): |
汪滋穗
【白嶽全圖】
(-1)
|
|
出處:民國歙縣志: 十六卷(頁lgid=1163981)。
|
友: |
毛奇齡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友: |
閻若璩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友: |
王士禎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友: |
汪撰
(-1)
|
|
出處:蘇州府志(頁lgid=169635)。
|
|
著述: |
尚書說(費密):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尚書說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文集(費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文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詩餘(費密):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詩餘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雜著(費密):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雜著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傳正紀:一百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傳正紀 1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傳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傳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庸大學古文: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庸大學古文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庸大學駁義: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庸大學駁義 1卷(中庸大學駮義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旨定錄: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旨定錄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旨申惑: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旨申惑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中旨辨錄: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中旨辨錄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二南偶說: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二南偶說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二氏論: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二氏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今篤論: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古今篤論 4卷[古今竺論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史正: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古史正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古文旨要: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古文旨要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史記箋: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史記箋 10卷[史記補箋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官注論: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周官注論 1卷[周禮注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唐宮閨詩: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唐宮閨詩 2卷[唐宮闈詩 3卷/費密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四禮補篇: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四禮補篇 10卷[四禮補錄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太極圖紀:八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太極圖紀 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奢亂紀略: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奢亂紀略 1卷[奢亂紀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宏道書: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宏道書 10卷(弘道書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春秋虎談: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春秋虎談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朝野諍論: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朝野諍論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歷代紀年: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歷代紀年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歷代選舉合議: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歷代選舉合議 2卷[歷代貢舉合議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河洛古文: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河洛古文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燕峯文鈔: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燕峯文鈔 1卷(燕峰文鈔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燕峯詩鈔: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燕峯詩鈔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燕峰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燕峰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王氏疹論: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王氏疹論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甕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甕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笭箵歸來晚暇記: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笭箵歸來晚暇記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聖門學脈中旨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聖門學脈中旨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聖門舊章: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聖門舊章(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荒書: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荒書 [1][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蠶北遺錄: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蠶北遺錄 2卷[蠶叢遺錄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補孝貞先生劍閣芳華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補孝貞先生劍閣芳華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費氏家訓: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費氏家訓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費氏遺書三種: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費氏遺書三種(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金匱本草: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金匱本草 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長沙發揮: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長沙發揮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雅倫:二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雅倫 2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集外雜存:八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集外雜存 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鹿峯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329)。
|
|
註:鹿峯集(鹿峰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弘道書三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11-7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