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9142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靳學顏/Jin Xueya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515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濟寧州(Id: 4893)
|
生年:
明(Id: 19)正德(Id: 649)10年 (1515)
|
卒年:
明(Id: 19)隆慶(Id: 651)5年 (1571)
|
享年: 57 |
朝代: 明(Id: 19)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2840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388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412594 |
嘉靖二十三年登科錄:一卷(Id: 32088), 頁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六名 |
|
別名:
行第(Id:7)一,室名、別號(Id:5)兩城,字(Id:4)子愚。 |
地理資訊: |
戶籍地(Id:16): |
明朝(Id: 4329) / 山東布政司(Id: 4839) / 兗州府(Id: 4876) / 濟寧州4892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1388 |
註: |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明朝(Id: 4329) / 山東布政司(Id: 4839) / 兗州府(Id: 4876) / 濟寧州(Id: 4892) / 濟寧州4893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12840 |
註: |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衮州府-濟寧州(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
入仕門: |
生員(Id:040103)
|
入仕別: |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
任官: |
▪ 按察使:
|
地點: 山西布政司。起始年:
。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山西按察使(明實錄:世宗實錄;472卷)(CBDB_line_ID=137396) |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起始年:
。
終止年:
1570(隆慶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明實錄:穆宗實錄;42卷)(CBDB_line_ID=137400) |
▪ 工部右侍郎:
|
起始年:
157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工部右侍郎(明實錄:穆宗實錄;42卷)(CBDB_line_ID=137402) |
▪ 光祿寺卿:
|
起始年:
1568。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光祿寺卿(明實錄:穆宗實錄;21卷)(CBDB_line_ID=137399) |
▪ 吏部右侍郎:
|
起始年:
157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吏部右侍郎(明實錄:穆宗實錄;44卷)(CBDB_line_ID=137403) |
▪ 吏部左侍郎:
|
起始年:
157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吏部左侍郎(明實錄:穆宗實錄;51卷)(CBDB_line_ID=137405) |
▪ 太僕寺卿:
|
起始年:
1568。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太僕寺卿(明實錄:穆宗實錄;18卷)(CBDB_line_ID=137398) |
▪ 提刑按察使司副使:
|
地點: 陝西布政司。起始年:
1550。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陜西按察司副使(明實錄:世宗實錄;357卷)(CBDB_line_ID=137394) |
▪ 正授 同知:
|
起始年:
。
終止年:
未詳。
出處:嘉靖二十三年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六名)。
|
▪ 推官:
|
地點: 南陽府。起始年:
1535。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南陽府推官(明實錄:穆宗實錄;58卷)(CBDB_line_ID=137392) |
▪ 巡撫右副都御史:
|
地點: 山西布政司。起始年:
。
終止年:
1570(隆慶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廵撫山西右副都御史(明實錄:穆宗實錄;37卷)(CBDB_line_ID=137401) |
▪ 知府:
|
地點: 吉安府。起始年:
。
終止年:
1550(嘉靖2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江西吉安府知府 |
▪ 左布政使:
|
地點: 陝西布政司。起始年:
。
終止年:
1568(隆慶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註:陜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明實錄:穆宗實錄;18卷)(CBDB_line_ID=137397) |
▪ 按察司副使:
|
地點: 陝西布政司。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840)。
註:陜西按察司副使 |
▪ 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
地點: 陝西布政司。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840)。
註:陜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
▪ 府推官:
|
地點: 南陽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840)。
註:南陽府推官 |
▪ 知府:
|
地點: 吉安府。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2840)。
註:江西吉安府知府 |
|
親屬關係: |
弟(B-): |
靳學曾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父(F): |
靳顯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祖父(FF): |
靳鏜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曾祖(FFF): |
靳禮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母(M): |
田氏(靳學顏母)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妻子(W): |
張氏(靳學顏妻) |
出處: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
|
|
社會關係: |
為Y作傳: |
裴紳
【裴中丞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030)。
|
為Y作祭文: |
周用
【祭吏部尚書周公伯川文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350)。
|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
劉天和
【送司馬松石劉公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533)。
|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
朱衡
【大司空鎮山朱公還朝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563)。
|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
周滿
【受菴周公還晉藩左使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488)。
|
書序由Y所作: |
于若瀛
【兩城先生全集序 / 弗吿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492)。
|
被致書由Y: |
羅洪先
【與靳兩城太守】
(-1)
|
|
出處:石蓮洞羅先生文集:二十五卷。
|
被致書由Y: |
李攀龍
【報靳子愚】
(-1)
|
|
出處:滄溟集。
|
被致書由Y: |
茅坤
【與靳兩城中丞書】
(-1)
|
|
出處:茅鹿門先生文集:三十六卷。
|
收到Y的答書: |
薛應旂
【復靳兩城提學】
(-1)
|
|
出處:方山薛先生全集:二十八卷。
|
收到Y的答書: |
羅洪先
【荅靳兩城太守】
(-1)
|
|
出處:石蓮洞羅先生文集:二十五卷。
|
收到Y的答書: |
蔡汝楠
【答靳兩城提學】
(-1)
|
|
出處:自知堂集:二十四卷。
|
贈詩、文: |
鮑象賢
【中丞思庵鮑公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9067)。
|
贈詩、文: |
萬鏜
【太宰治齋相公壽七十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552)。
|
贈詩、文: |
曾鈞
【贈少司寇前溪曾公詩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631)。
|
贈詩、文: |
孟淮
【孟中丞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999)。
|
贈詩、文: |
孫存
【贈豐山孫先生轉河藩左使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574)。
|
贈詩、文: |
劉慤
【劉憲副序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850)。
|
收到Y的贈詩、文: |
羅洪先
【贈靳兩城郡公考績序 / 石蓮洞羅先生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492)。
|
收到Y的贈詩、文: |
唐錦
【贈郡伯兩城靳先生之任吉安序 / 龍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492)。
|
為Y作墓誌銘: |
靳學曾
【弟子魯墓誌銘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491)。
|
為Y作墓誌銘: |
董汝瀚
【西嶼董君曁配徐氏合葬墓誌銘 / 靳兩城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619)。
|
|
著述: |
兩城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
|
註:兩城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總河翁大立修學碑: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
|
註:總河翁大立修學碑/鄭真撰;靳學顏書(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講求財用疏: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
|
註:講求財用疏(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閒存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
|
註:閒存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雨城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840)。
|
|
註:雨城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靳兩城先生集:二十卷: |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
|
註:靳兩城先生集20卷 明靳學顏撰 明萬曆十七年東魯靳氏家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