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34350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魏裔介/Wei Yijie |
指數年 (index year): 1616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柏鄉(Id: 7317)
|
生年:
明(Id: 19)萬曆(Id: 652)44年 (1616)
|
卒年:
清(Id: 20)康熙(Id: 660)25年 (1686)
|
享年: 71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Wei(5) Yijie [34350] CHECK biographical sources cited in Lidai renwu nianli tongpu. RM, p. 1741.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萬曆44年~康熙25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5065.】 |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192632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666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805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一 |
清秘述聞:十六卷(Id: 17498), 頁卷二 |
|
別名:
室名、別號(Id:5)兼濟堂,室名、別號(Id:5)崑林,未詳(Id:0)嶼舫,諡號(Id:6)文毅,室名、別號(Id:5)昆林,未詳(Id:0)槐嶺山人,未詳(Id:0)樗林,字(Id:4)石生,室名、別號(Id:5)素心居,未詳(Id:0)蝶庵,未詳(Id:0)蝶庵山人,未詳(Id:0)貞安,未詳(Id:0)貞庵,字(Id:4)貞白,室名、別號(Id:5)貞菴,室名、別號(Id:5)鑑湖草堂。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趙州直隸州(Id: 7313) / 柏鄉7317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0666 |
註: |
北直隸-真定府-柏鄉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清朝(Id: 6756) / 直隸省(Id: 7237) / 趙州直隸州(Id: 7313) / 柏鄉7317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0805 |
註: |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未知 |
頁 |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頁805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666 |
|
任官: |
▪ 保和殿大學士: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666)。
註:保和殿大學士 |
▪ 工科給事中: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工科給事中 |
▪ 會試考官:
|
起始年:
1670。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二)。
註:會試考官 |
▪ 內閣大學士:
|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二)。
註:內閣大學士 |
▪ 鄉試考官:
|
地點: 山西省。起始年:
1648。
出處:清秘述聞:十六卷(頁卷一)。
註:鄉試考官 |
|
親屬關係: |
兄(B+): |
魏裔魯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弟(B-): |
魏裔愍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父(F): |
魏伯祥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曾祖(FFF): |
魏大成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子(S): |
魏嘉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子(S): |
魏勷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孫(SS): |
魏世晉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孫(SS): |
魏世賁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社會關係: |
為Y作墓誌銘: |
王家楨
(1675)
|
友: |
紀映鍾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578)。
|
友: |
田茂遇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3779)。
|
|
著述: |
瓊琚佩語: |
著作年代:1686,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魏文毅公奏議: |
著作年代:1686,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京邸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京邸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佳言玉屑: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佳言玉屑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傳家錄: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傳家錄 3卷附家約 1卷[傳家錄 2卷;附家約 1卷;勸世恆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兼濟堂奏議: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兼濟堂奏議 4卷[兼濟堂奏疏](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兼濟堂文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兼濟堂文集 2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兼濟堂集: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兼濟堂集 12卷;瓊琚佩語 1卷;年譜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勸世恆言: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勸世恆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勸戒圖說: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勸戒圖說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周程張朱正脈不分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周程張朱正脈不分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四書大全纂要: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四書大全纂要(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四書精義彙解: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四書精義彙解(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多識集: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多識集 1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孝經注義: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孝經注義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學規彙編: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學規彙編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崑林小品: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崑林小品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崑林小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崑林小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崑林續鈔: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崑林續鈔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嶼舫詩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嶼舫詩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嶼舫近草: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嶼舫近草(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巡城條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巡城條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希賢錄: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希賢錄 10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惺心篇捷解: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惺心篇捷解(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教民恆言: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教民恆言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明百家說: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明百家說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易經大全纂要: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易經大全纂要(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樗林三筆: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樗林三筆 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溯洄集: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溯洄集 10卷/魏裔介編(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牛戒續鈔: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牛戒續鈔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約言錄: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約言錄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續補高士傳: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續補高士傳 3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耕餘雜語: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耕餘雜語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聖學知統翼錄: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聖學知統翼錄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聖學知統錄: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聖學知統錄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致知格物解: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致知格物解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薛文清讀書錄纂要: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薛文清讀書錄纂要/魏裔介纂(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資麈新聞: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資麈新聞 7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鄉塾全書: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鄉塾全書(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鑑語經世編:二十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鑑語經世編 27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雅說集:十九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雅說集 19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風憲禁約:一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風憲禁約 1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論性書: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666)。
|
|
註:論性書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瓊琚珮語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723-750)。
|
樗林偶筆 二卷 績筆 二卷 閑筆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978-1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