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35109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吳仁傑/Wu Renjie |
指數年 (index year): 1148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崑山(Id: 100158)
|
生年:
未詳(Id: 0)
|
卒年:
未詳(Id: 0)
|
享年: 0 |
朝代: 宋(Id: 15)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Wu(3) Renjie [35109] Kunshan XZ, 6.6b, 10.35a-35b. Song shiyi, 29.5b-6a. CBD, 2, p. 1143. |
|
出處: |
宋會要輯稿(Id: 2224), 頁0 |
(淳祐) 玉峰志(Id: 2305), 頁0 |
兩漢刊誤補遺(Id: 4182), 頁0 |
勉齋集:四十卷(Id: 4955), 頁0 |
燭湖集(Id: 10098), 頁0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Id: 20627), 頁0 |
夷堅志(Id: 5413), 頁1549-1550 |
註: |
吳信,字正之,洛陽人。紹興初爲武岡尉。劇賊曹成蹂躪湖湘間,勢甚張……後數年丁巳歲,爲全州 清湘尉,夢人告曰:「君有陰功,生子當及第,起自東南第一州。」……又二十年丙子歲……是歲其子仁傑薦名鄉書,明鈔本作「試」。竟用此舉免解登科。淳熙十二年,仁傑調官明州 慈谿令,當詣部銓量……至相府,遇同年生趙善鐻,訪知所授,曰:「慈谿不可爲也!」於是更蘄之羅田。 |
曝書亭集(Id: 6832), 頁176-177 |
註: |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題曰河南 吳仁傑撰。前有曾絳《序》,後有林瀛《疏》。章邱 李氏藏書也。歲在丙寅,亡兒昆田客濟南,借得之,抄以奉予。
按:唐以前讀《兩漢書》者,第有《集解》、《音義》而已。其後李善作《辨惑》、顔游著《決疑》,見於《新書·藝文志》。至於宋,作刊誤者四家:張泌、余靖、劉攽,其一亡其名氏矣。劉氏之書,因宋仁宗讀《後漢書》見「墾田」字皆作「懇」,於是使侍中傳詔中書,俾刊正之。攽爲學官,遂刊其誤。《宋志》:劉氏書凡四卷。趙希弁《讀書附志》云止二卷,西漢、東漢各一卷,當得其實。
今吳氏是編,本以補劉氏之遺,而文多於劉,足以徵其博洽也已。
仁傑字斗南,别號蠹隱居士。本昆山人,其稱河南者,舉郡望而然。登淳熙進士,歴官國子學錄。所著《樂舞新書》、《鹽石新論》及絳《序》所稱《漢通鑑》,輯編年紀傳之長,而去其短者,多不傳。予所見者:《古周易論》、《易圖說》、《離騷草木蟲魚疏》及此書焉爾。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545768 |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Id: 7596), 頁6298 |
羅田縣志(Id: 4611), 頁section_id=72232 |
|
別名:
字(Id:4)南英,俗名(Id:13)吳人傑,字(Id:4)斗南,室名、別號(Id:5)螙隱,室名、別號(Id:5)蠹豪,室名、別號(Id:5)蠹隱。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平江府(Id: 101089) / 崑山100158
|
出處: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
, 頁6298 |
註: |
寓居崑山(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
祖籍(Id:5): |
河南府(Id: 11372) / 洛陽100409
|
出處: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
, 頁6298 |
註: |
洛陽人(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
頁6298 |
|
任官: |
▪ 正授 知某縣事:
|
地點: 羅田。起始年:
約1188。
終止年:
之前1192(紹熙3)。
赴任。 出處:宋川陝大郡守臣易替考。
註:LZLMasterFileLineID 1562 |
▪ 正授 主管尚書省戶部架閣文字:
|
起始年:
約1194。
終止年:
之後1196。
赴任。 出處:未知。
註:黃榦:《勉齋先生黃文肅公文集》卷四《與晦庵朱先生書》,國家圖書館藏元延祐二年刻本(索書號 03589,有電子版),葉九下至十上。
榦以初八日抵侍旁……高文虎短喪之請,復有一劄,乞置都虞候如監軍之類,以上所親信爲之,庶幾可以相繼而無專兵之患,或以其意蓋主王德謙也。其無知敢於欺君黨惡乃如此!吳斗南有書力排短喪之議,然吳斗南已彈冠而赴架閣矣,其不變而從者幾希。近日所聞大抵如此,無可言者。
《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二之一三:主管戶部架閣文字、點檢試卷 |
▪ 正授 國子監錄:
|
起始年:
之前1197。
終止年:
1197(慶元3)。
未詳。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頁6298)。
註:《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三:國子錄吳仁傑與簽判差遣,坐浮躁嗜進 |
|
社會區分: |
收徒講學(Id: 94)
|
理學家(Id: 146)
|
[為官者:文](Id: 40)
|
|
社會關係: |
論學: |
朱熹 |
|
出處:朱子門人(頁90)。
|
被Y推薦: |
陳傅良
【當今良史之才,莫如朱熹、葉適,其餘如吳人傑、王明清之徒,皆有志於此者也。】
(1194)
|
其學得到Y之讚揚: |
周必大
【吳斗南博物洽聞,今之五總龜也。】
(-1)
|
|
出處:兩漢刊誤補遺(頁0)。
|
其學得到Y之讚揚: |
陳茂英
【君博學洽聞,於書無所不讀】
(1199)
|
|
出處:兩漢刊誤補遺(頁0)。
|
同僚: |
孫應時
【同爲丘崈幕僚】
(-1)
|
為Y之學生: |
朱熹
(1208)
|
為Y所著書作序: |
李衡
【《樂菴先生語録》後序】
(-1)
|
書序由Y所作: |
曾絳
【《兩漢刊誤補遺引》】
(-1)
|
|
出處:兩漢刊誤補遺(頁0)。
|
被致書由Y: |
朱熹
【別紙】
|
|
出處:全宋文(頁248.357)。
|
被致書由Y: |
陸九淵
【與吳斗南書】
|
|
出處:全宋文(頁272.70)。
|
被致書由Y: |
尤袤
【與吳斗南書】
|
|
出處:全宋文(頁225.217)。
|
收到Y的答書: |
朱熹
【答吳斗南】
|
|
出處:全宋文(頁248.356-361)。
|
書跋由Y所作: |
林瀛
【兩漢刊誤補遺】
(1199)
|
著述由Y刊刻: |
陳茂英
【兩漢刊誤補遺】
(1199)
|
|
出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頁0)。
|
為Y之幕僚: |
丘崈
【前羅田令吳斗南此來,同爲辟客】
(1192)
|
|
出處:燭湖集(頁葉十一上至十二下)。
|
友: |
龔昱
(-1)
|
|
出處:樂菴語錄。
|
|
著述: |
兩漢刊誤補遺: |
著作年代:1208,
角色:未詳。
|
|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頁6298)。
|
離騷草木疏: |
著作年代:1208,
角色:未詳。
|
|
出處:未知。
|
易圖說: |
角色:未詳。
|
|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頁6298)。
|
洪範辨圖: |
角色:未詳。
|
|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頁6298)。
|
古周易(吳仁傑): |
角色:未詳。
|
|
出處: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頁6298)。
|
易圖說三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29-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