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250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王恕/Wang Shu |
指數年 (index year): 1416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三原(Id: 300006)
|
生年:
明(Id: 19)永樂(Id: 641)14年 (1416)
|
卒年:
明(Id: 19)正德(Id: 649)3年 (1508)
|
享年: 93 |
朝代: 明(Id: 19)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5866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980511 |
(道光)徽州府志:十六卷卷首一卷(Id: 57941), 頁lgid=1160754;1160758 |
江西通志(Id: 2066), 頁lgid=1197570-1197571 |
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Id: 32061), 頁第二甲第二十三名 |
|
別名:
行第(Id:7)二,未詳(Id:0)介庵,未詳(Id:0)介菴,室名、別號(Id:5)介菴,室名、別號(Id:5)介軒,字(Id:4)宗貫,室名、別號(Id:5)石渠,諡號(Id:6)端毅。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三原300006
|
出處: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 頁0515 |
註: |
陝西三原人。另一出處:c_source=9602,c_notes=5866。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三原縣(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
入仕門: |
生員(Id:040103)
|
入仕別: |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
任官: |
▪ 兵部尚書: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478。
終止年:
1479(成化1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南京兵部尚書(明實錄:憲宗實錄;176卷)(CBDB_line_ID=80067) |
▪ 兵部尚書:
|
起始年:
1479。
終止年:
1484(成化2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兵部尚書(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68) |
▪ 兵部尚書: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484。
終止年:
1487(成化2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南京兵部尚書(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72) |
▪ 兵部尚書: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南京兵部尚書 |
▪ 兵部尚書: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南京兵部尚書 |
▪ 參贊機務:
|
起始年:
1477。
終止年:
1479(成化1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參贊機務(明實錄:憲宗實錄;169卷)(CBDB_line_ID=80066) |
▪ 參贊機務:
|
起始年:
1484。
終止年:
1487(成化2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參贊機務(明實錄:憲宗實錄;251卷)(CBDB_line_ID=80073) |
▪ 大理寺左寺副:
|
終止年:
1454(景泰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大理左寺副(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49) |
▪ 大理右評事:
|
起始年:
1449。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大理右評事](明實錄:英宗實錄;186卷)(CBDB_line_ID=80048) |
▪ 大理左評事:
|
起始年:
1449。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大理左評事(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65卷)(CBDB_line_ID=80047) |
▪ 都察院右都御史:
|
起始年:
1477。
終止年:
1478(成化1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都察院右都御史(明實錄:憲宗實錄;165卷)(CBDB_line_ID=80065) |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起始年:
1465。
終止年:
1467(成化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53) |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起始年:
1467。
終止年:
1468(成化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明實錄:憲宗實錄;39卷)(CBDB_line_ID=80057) |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起始年:
1476。
終止年:
1477(成化1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明實錄:憲宗實錄;156卷)(CBDB_line_ID=80063) |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起始年:
1479。
終止年:
1484(成化2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尚書兼) |
▪ 撫治:
|
起始年:
1466。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撫治河南湖廣等處 |
▪ 撫治:
|
起始年:
146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撫治南陽荊襄等處 |
▪ 戶部左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473。
終止年:
1476(成化12)。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南京戶部左侍郎(明實錄:憲宗實錄;115卷)(CBDB_line_ID=80062) |
▪ 戶部左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南京戶部左侍郎 |
▪ 正授 吏部尚書:
|
起始年:
。
終止年:
未詳。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二十三名)。
|
▪ 吏部尚書:
|
起始年:
1487。
終止年:
1493(弘治6)。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吏部尚書(明實錄:孝宗實錄;8卷)(CBDB_line_ID=80075) |
▪ 庶吉士:
|
起始年:
1448。
終止年:
1449(正統1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庶吉士(明實錄:英宗實錄;165卷)(CBDB_line_ID=80046) |
▪ 贈 太師:
|
起始年:
1508。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太師(贈)(明實錄:武宗實錄;37卷)(CBDB_line_ID=80077) |
▪ 太子少保:
|
起始年:
1486。
終止年:
1487(成化2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太子少保(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74) |
▪ 太子少保:
|
起始年:
1487。
終止年:
1508(正德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太子太保(明實錄:孝宗實錄;8卷)(CBDB_line_ID=80076) |
▪ 正授 太子太保:
|
起始年:
。
終止年:
未詳。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二甲第二十三名)。
|
▪ 刑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467。
終止年:
1468(成化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南京刑部右侍郎](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58) |
▪ 刑部左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468。
終止年:
1469(成化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南京刑部左侍郎(明實錄:憲宗實錄;51卷)(CBDB_line_ID=80059) |
▪ 刑部左侍郎:
|
起始年:
1471。
終止年:
1473(成化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刑部左侍郎(明實錄:憲宗實錄;97卷)(CBDB_line_ID=80060) |
▪ 刑部左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南京刑部左侍郎 |
▪ 巡撫:
|
地點: 河南布政司。起始年:
1465。
終止年:
1468(成化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巡撫河南(明實錄:憲宗實錄;23卷)(CBDB_line_ID=80055) |
▪ 右布政使:
|
地點: 江西布政司。起始年:
1460。
終止年:
1464(天順8)。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江西右布政使(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51) |
▪ 知府:
|
地點: 揚州府。起始年:
1454。
終止年:
1460(天順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直隸揚州知府 |
▪ 總督河道:
|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總督河道 |
▪ 左布政使:
|
地點: 河南布政司。起始年:
1464。
終止年:
1465(成化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註:河南左布政使(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史-列傳;182卷)(CBDB_line_ID=80052) |
▪ 刑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5866)。
註:南京刑部右侍郎 |
|
社會區分: |
博學之人(Id: 180)
|
思想家(Id: 249)
|
|
親屬關係: |
兄(B+): |
王忠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父(F): |
王仲智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祖父(FF): |
王惟真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曾祖(FFF): |
王彥成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母(M): |
周氏(王恕母)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長子; 第一子(S1): |
王承祜 |
出處: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頁29.5a)。
|
次子(S2): |
王承祿 |
出處:王端毅公文集:九卷(頁29.5a)。
|
三子(S3): |
王承祥 |
出處: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頁29.5a)。
|
四子(S4): |
王承禋 |
出處:王端毅公文集:九卷(頁29.5a)。
|
五子(S5): |
王承裕 |
出處: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頁29.5a)。
|
妻子(W): |
蓋氏(王恕妻) |
出處:正統十三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二十六名)。
|
|
社會關係: |
推薦: |
羅璟
(-1)
|
|
出處:江西通志(頁lgid=1197570-1197571)。
|
推薦: |
饒欽
(-1)
|
|
出處:(道光)徽州府志:十六卷卷首一卷(頁lgid=1160754)。
|
傳記作者為Y: |
崔銑
【明臣十節 / 洹詞】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傳記作者為Y: |
王世貞
【弘治三臣傳 / 弇州山人續稿】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傳記作者為Y: |
王世貞
【王世貞撰傳 / 國朝獻徵錄】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傳記作者為Y: |
王恕
【石渠老人履歷略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傳: |
王恕
【石渠老人履歷略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祭文: |
王璽
【祭����厔王公璽文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16)。
|
祭文由Y所作: |
蔡清
【祭三原王先生文 / 虛齋蔡先生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祭文由Y所作: |
呂柟
【祭太師王端毅公文 / 涇野先生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臨別贈言(送別詩、序): |
尹直
【送兵部左侍郞尹公正言赴召序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83)。
|
欣賞/器重: |
張悅
(-1)
|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747)。
|
欣賞/器重: |
陳易
(-1)
|
|
出處:江南通志(頁lgid=65714)。
|
學生為Y: |
馬理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7984)。
|
Y為之建立祠廟: |
馬理
【乞建石渠先生祠呈 / 谿田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得到Y的支持: |
王純
(-9999)
|
|
出處:仙居志(頁356631)。
|
支持: |
汪貴
(-1)
|
|
出處:(道光)徽州府志:十六卷卷首一卷(頁lgid=1160758)。
|
書序由Y所作: |
王九思
【太師端毅王公奏議序 / 渼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書序由Y所作: |
李濂
【王端毅公文集序】
(1552)
|
|
出處:王端毅公文集:九卷(頁序)。
|
書序由Y所作: |
喬世寧
【刻王端毅公文集敘】
(1552)
|
|
出處:王端毅公文集:九卷(頁序)。
|
神道碑由Y所作: |
李東陽
【王公神道碑銘 / 懷麓堂文後稿】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墓表: |
王臣
【王君墓表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08)。
|
為Y作墓表: |
榮明
【榮君墓表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783)。
|
墓誌銘由Y所作: |
王鏊
【太子太保。。。王公墓誌銘 / 王文恪公集 29】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被致書由Y: |
程敏政
【與廵撫南畿尙書三原王公書】
(-1)
|
|
出處:篁墩文集(頁卷53)。
|
被致書由Y: |
張元禎
【與介菴王冡宰書】
(-1)
|
|
出處:東白先生集:二十四卷(頁卷22)。
|
收到Y的答書: |
王鏊
【復王巡撫】
(-1)
|
|
出處: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頁卷36)。
|
收到Y的贈詩、文: |
徐學謨
【證王端毅公贈官 / 徐氏海隅集文編】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收到Y的贈詩、文: |
鄭紀
【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介軒王公八十序 / 東園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收到Y的贈詩、文: |
莊昶
【壽大司馬王介菴七十序 / 定山先生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收到Y的贈詩、文: |
王九思
【奉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序 / 渼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收到Y的贈詩、文: |
儲巏
【壽介菴王先生九十敍 / 柴墟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墓誌銘: |
王璽
【王公墓誌銘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16)。
|
為Y作墓誌銘: |
張鼎
【張君墓誌銘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714)。
|
為Y作墓誌銘: |
張曉
【張光曙墓志銘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828)。
|
為Y之建築物題詠、記、命名: |
王承裕
【考經堂記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92)。
|
建築物得到Y的題詠、記、命名: |
吳寬
【敬義堂記 / 匏翁家藏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書跋由Y所作: |
崔銑
【書王端毅奏議後 / 洹詞】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所著書作跋: |
夏原吉
【書夏忠靖公文集後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4283)。
|
詩文序由Y所作: |
李東陽
【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九十詩序 / 懷麓堂文後稿】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其生祠由Y作記: |
王雲鳳
【吏部尚書王公生祠記 / 博趣齋稿】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為Y作祠記: |
彭韶
【刑部尚書彭公祠堂記 / 王端毅公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737)。
|
祠記由Y所作: |
呂柟
【王公祠堂記 / 涇野先生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15)。
|
|
著述: |
太師王端毅公奏議:十五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太師王端毅公奏議 15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漕河通志:十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漕河通志 1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王介菴奏稿: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王介菴奏稿 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王端毅公文集:九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王端毅文集 9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王端毅公文集9卷續集2卷 明王恕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河南左參政喬世寧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secondary source:27147,書目索引]。 |
石渠意見: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石渠意見 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石渠意見拾遺: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石渠意見拾遺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石渠意見補闕: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石渠意見補闕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經籍格言: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經籍格言(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王端毅公文集:九卷: |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
|
註:王端毅公文集9卷續集2卷 明王恕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河南左參政喬世寧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王端毅公文集續集:二卷: |
著作年代:1506,
角色:未詳。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書目索引)。
|
|
註:王端毅公文集9卷續集2卷 明王恕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河南左參政喬世寧刊本。(出自:《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玩易意見:二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5866)。
|
|
註:玩易意見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石渠意見 四卷 拾遺 二卷 補缺 一卷: |
角色:撰著者。
|
|
出處:中國叢書綜錄(頁166-17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