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5805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爾濟法式善/Erji Fashisha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753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內務府正黃旗包衣(Id: 20075)
|
生年:
清(Id: 20)乾隆(Id: 662)18年 (1753)
|
卒年:
清(Id: 20)嘉慶(Id: 663)18年 (1813)
|
享年: 61 |
朝代: 清(Id: 20)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註: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18年~嘉慶18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5720.】 |
|
出處: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9270 |
|
別名:
未詳(Id:0)且園,未詳(Id:0)伍堯法式善,室名、別號(Id:5)存素堂,未詳(Id:0)孟,室名、別號(Id:5)小西涯居士,室名、別號(Id:5)時帆,室名、別號(Id:5)梧門,室名、別號(Id:5)梧門書屋,未詳(Id:0)烏爾吉法式善,未詳(Id:0)烏爾濟法式善,未詳(Id:0)烏蒙吉又法式善,别名、曾用名(Id:3)爾濟運昌,室名、別號(Id:5)玉延秋館,字(Id:4)聞文,别名、曾用名(Id:3)蒙烏吉法式善,室名、別號(Id:5)詩龕,室名、別號(Id:5)遜學齋,字(Id:4)開文,室名、別號(Id:5)陶廬。 |
地理資訊: |
八旗清代(Id:13): |
清朝(Id: 6756) / 八旗(Id: 20049) / 內務府正黃旗包衣20075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9270 |
註: |
內務府正黃旗/代考蒙古正紅旗(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270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270 |
|
入仕門: |
生員(Id:040103)
|
入仕別: |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270 |
|
入仕門: |
學生門(Id:0501)
|
入仕別: |
官學生(Id:172)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頁9270 |
|
親屬關係: |
父(F): |
廣順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父(F): |
爾濟廣順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伯;伯父(FB+): |
爾濟和順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高祖;四世祖(FFFF): |
爾濟孟成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始祖;始遷祖(G-n (apical)): |
爾濟福樂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子(S): |
爾濟桂馨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社會關係: |
為Y所著書作序: |
鮑之蕙
(-1)
|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99, HuWenKai #762)。
|
為Y所著書作序: |
熊璉
(-1)
|
|
出處: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頁MQWW PoetID #213, HuWenKai #699)。
|
友: |
王芑孫
(-1)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著述: |
備遺錄(爾濟法式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備遺錄[備遺雜錄 8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同館詩鈔:二十四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同館詩鈔 24卷;續鈔補鈔 14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同館賦鈔:三十二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同館賦鈔 3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國朝宮史續編:一百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國朝宮史續編 100卷/法式善,姚文田等編纂(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存素堂古文: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存素堂古文 6卷;續集 2卷[存素堂文集 4卷;續集 2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存素堂稿: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存素堂稿[素存堂稿](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存素堂詩集:三十八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存素堂詩集 38卷[存素堂詩初集 24卷;二集 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存素堂集: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存素堂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孫祠書目(爾濟法式善):七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孫祠書目 7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朋舊及見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朋舊及見錄/法式善集(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李文正公年譜: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李文正公年譜 [1][5][7]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梧門詩話: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梧門詩話(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槐廳載筆:二十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槐廳載筆 20卷[槐廳筆記](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清秘述聞:十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清祕述聞 1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湖海詩錄: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湖海詩錄(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疏議箚子論文啟:三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疏議箚子論文啟 3卷;詩 1卷;詞 5卷;附年譜 1卷/法式善輯(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稼軒集鈔存:九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稼軒集鈔存 9卷/法式善輯(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陶廬雜錄:六卷: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9270)。
|
|
註:陶廬雜錄 6卷(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