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ID: 68244 |
索引/中文/英文名稱: /胡瓚/Hu Zan |
指數年 (index year): 1471 |
指數地址 (index address): 永平(Id: 6551)
|
生年:
明(Id: 19)成化(Id: 647)7年 (1471)
|
卒年:
明(Id: 19)嘉靖(Id: 650)8年 (1529)
|
享年: 59 |
朝代: 明(Id: 19) |
為女性: 0 |
郡望: 【未詳】(ID: 0)
|
出處: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Id: 66734), 頁118596 |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d: 9602), 頁11905 |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Id: 38286), 頁1725 |
|
別名:
行第(Id:7)二,字(Id:4)伯珩,室名、別號(Id:5)柴山,室名、別號(Id:5)紫山,未詳(Id:0)胡瓉。 |
地理資訊: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明朝(Id: 4329) / 京師(Id: 4342) / 廣平府(Id: 4507) / 永年4508
|
出處: 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 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註: |
直隸廣平府永年縣 |
戶籍地(Id:16): |
明朝(Id: 4329) / 京師(Id: 4342) / 廣平府(Id: 4507) / 永年4508
|
出處: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
, 頁1725 |
註: |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明朝(Id: 4329) / 京師(Id: 4342) / 永平府4531
|
出處: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頁11905 |
註: |
京師-永平府(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
籍貫(基本地址)(Id:1): |
潞江安撫司(Id: 6549) / 永平6551
|
出處: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
, 頁3747 |
註: |
永平人 |
|
入仕: |
入仕門: |
進士類(Id:040101)
|
入仕別: |
科舉: 進士(籠統)(Id:36)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
入仕門: |
舉人科(Id:040102)
|
入仕別: |
科舉: 鄉貢舉人(Id:39)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
入仕門: |
生員(Id:040103)
|
入仕別: |
學校: 生員(庠生)(Id:47)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
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
任官: |
▪ 大理寺右少卿:
|
起始年:
1514。
終止年:
1515(正德10)。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大理寺右少卿(明實錄:武宗實錄;130卷)(CBDB_line_ID=129629) |
▪ 大理寺右寺丞:
|
起始年:
1510。
終止年:
1514(正德9)。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
▪ 大理寺左少卿:
|
起始年:
1515。
終止年:
1516(正德1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大理寺左少卿(明實錄:武宗實錄;144卷)(CBDB_line_ID=129630) |
▪ 道監察御史:
|
地點: 福建布政司。起始年:
。
終止年:
1506(正德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福建道監察御史(國朝列卿紀;6冊65卷)(CBDB_line_ID=129626) |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52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明實錄:世宗實錄;13卷)(CBDB_line_ID=129635) |
▪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
起始年:
1516。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明實錄:武宗實錄;144卷)(CBDB_line_ID=129631) |
▪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521。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明實錄:世宗實錄;2卷)(CBDB_line_ID=129633) |
▪ 工部尚書: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528。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工部尚書(明實錄:世宗實錄;86卷)(CBDB_line_ID=129642) |
▪ 工部尚書:
|
地點: 。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1905)。
註:南京工部尚書 |
▪ 戶部左侍郎:
|
起始年:
1524。
終止年:
1525(嘉靖4)。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戶部左侍郎(擬明史稿列傳;2冊20卷)(CBDB_line_ID=129639) |
▪ 試 監察御史:
|
起始年:
。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試監察御史(明實錄:孝宗實錄;57卷)(CBDB_line_ID=129624) |
▪ 監察御史:
|
地點: 陝西布政司。起始年:
1505。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巡按陜西監察御史(明實錄:武宗實錄;51卷)(CBDB_line_ID=129627) |
▪ 監察御史:
|
地點: 山東監察道。起始年:
1500。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山東道監察御史 |
▪ 禮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523。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禮部右侍郎(明實錄:世宗實錄;30卷)(CBDB_line_ID=129636) |
▪ 禮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1905)。
註:南京禮部右侍郎 |
▪ 刑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1523。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南京刑部右侍郎(擬明史稿列傳;2冊20卷)(CBDB_line_ID=129637) |
▪ 刑部右侍郎:
|
起始年:
。
終止年:
1524(嘉靖3)。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刑部右侍郎](轉北京刑部)(國朝列卿紀;6冊65卷)(CBDB_line_ID=129638) |
▪ 行人司行人:
|
起始年:
1494。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行人(明分省人物考;1冊9卷)(CBDB_line_ID=129622) |
▪ 巡撫都御史:
|
地點: 大同。起始年:
1516。
終止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註:巡撫大同都御史(明實錄:武宗實錄;144卷)(CBDB_line_ID=129632) |
▪ 大理寺右寺丞: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1905)。
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
▪ 刑部右侍郎:
|
地點: 南京。起始年: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tts_no=11905)。
註:南京刑部右侍郎 |
|
親屬關係: |
兄(B+): |
胡琮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弟(B-): |
胡璋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弟(B-): |
胡璉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弟(B-): |
胡璿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父(F): |
胡文舉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祖父(FF): |
胡貴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曾祖(FFF): |
胡忠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母(M): |
武氏(胡瓚母)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孫(SS): |
胡光祚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
妻子(W): |
李氏(胡瓚妻) |
出處:弘治六年進士登科錄:一卷(頁第三甲第五十七名)。
|
|
社會關係: |
臨別得到Y所作贈言(送別詩、序): |
嚴嵩
【少司寇胡公赴召序 / 鈐山堂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747)。
|
臨別得到Y所作贈言(送別詩、序): |
劉龍
【送南京工部尚書胡紫山先生序 / 紫巖文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747)。
|
神道碑由Y所作: |
翟鑾
【胡公神道碑 / 國朝獻徵錄】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747)。
|
詩文序由Y所作: |
張邦奇
【紫山胡公致仕詩序 / 張文定公紆玉樓集】
|
|
出處: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747)。
|
|
著述: |
柴山詩稿: |
角色:未詳。
|
|
出處: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1905)。
|
|
註:柴山詩稿(據中央研究院《明清人物權威檔案》). |
|
|